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郑玄教育思想,郑玄教育思想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郑玄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郑玄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东汉末教育程度?
  2. 中庸提出的主张?

东汉末教育程度?

东汉末年,自秦朝统一六国后形成的大统一***土崩瓦解,上层统治阶级完全崩溃。而同样作为上层政治的一部分,教育体系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以大统一***作为支柱的官学体系,更是受到巨大的影响

在三国形成初期的战乱时期,官方的教育机构基本上已经完全废弃,然而民间的私学传承却依旧在得以保留。世家大族普遍比较重视后辈子弟的文化教育与受教育的权利,甚至于垄断了各种各样原本属于官学的教育***,形成了具备家族特色的“家学”现象。

郑玄教育思想,郑玄教育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答: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之一,教育业也遭受沉重打击。

例如,郑玄及其***崔琰,都曾因为战乱而流浪,自己开荒种粮;步骘靠种瓜维持生计。

——这些是关东遭受战乱的士人境遇。

郑玄教育思想,郑玄教育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朝廷,汉献帝刘协在初平四年(193年),先是举办了儒生考试,再去太学行礼,也就是说,长安朝廷也尝试过复兴教育,只可惜,次年的李郭之乱,直接将长安拖入战火,化为废墟。

中庸提出的主张

  中庸

  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方法.

郑玄教育思想,郑玄教育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教育理论著作.《中庸》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是说人性是由天赋予的.“率性之谓道”,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说“修道之谓教”.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修道的问题,这是发展了孔子“内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中庸之道 就是忠恕之道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简单地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郑玄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郑玄教育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