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工具传递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工具传递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是的。 原话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段话是出自我国道家,但至于出自谁手,至今学术界仍在考证当中。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承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而灌输和引导是目前教育的两大手段。对于目前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来说,灌输是见效最快、教学最简单的教育方式。
灌输教育的优势: 在于能够通过语言和文字来直接传授知识,而灌输的成果通常通过考核的成绩来体现。所以灌输式教育和成绩密不可分,成绩往往成为教育考核的标准,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灌输教育的缺点:往往不会立马体现,而是在教育的后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并不会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比如学生会无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没有思考的习惯,由此导致的厌学、对老师的盲目依赖、不会怀疑权威、创新能力差等结果。承担这些缺点的是学生本人以及家长,受益的是学校,受此损失的是个人、社会、国家。灌输式教学者在无形之中奴役了学生,让他们缺乏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但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却对此视而不见,认为只要成绩达标就成功了。
改变一个学生的思想意识仅靠学校的教育教学当然是不够的。就教育教学来说,改变学生思想意识更重要的是师者必须要有对思想意识这个模糊命题进行细化的教育传导和教育渗透,也就是说先育人再教学。师者必须是情怀,有素养,有方法。根植思想意识到学生头脑中去其实就是注重德育为先、学科教学渗透的全面协调。
思想意识本来是个比较学术性的哲学概念,题主的问题将其限定在教育教学的范畴。这样一来,依据学校教育的本来属性,思想意识,通俗的表述就是指思想品德;改变思想意识,就是改变思想品德。
学校教育,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思想品德的改变与培养非常重要。对不良的思想品德进行矫正,这属于改变的范畴;对未知的品德修养进行培养,同样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改变。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为首,德育为先。由此,足见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操作层面,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有四种途径和方式。
一是正面教育。中小学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课程的设置,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突出表现。班级、学校、党团队等等组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主要目的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统治阶级开办教育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向受教育者灌输符合其要求的思想品德,即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二是德育渗透。首先表现在教材的选用。《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中庸》《大学》,这些是封建社会的教材。篇篇都充斥着儒家的正统思想,即统治阶级思想意志。现在,选择任何课本,也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与理论,否则,就违法违规。其次是指德育渗透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数理化、史地生各科教学,其课堂上同样具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
三是教师身教。教师的示范与榜样作用也是学生思想意识改变与形成的重要方面。因为优秀的教师都是“传道者”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我们都知道,我国许许多多的革命者都是在自己老师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现在,都说年轻人思想活跃,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可是被教师引上歧途的也不少见。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其传道的活动,教育行政[_a***_]要正确认识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四是制度归化。各种制度的设计都具有极强的价值导向性,是严格的思想意识规范。积极践行者,得到褒奖;违反规定的,受到应有的处罚。制度对孩子思想意识的塑造也极为重要。
无论如何,现阶段,我们要大力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高杨主旋律,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工具传递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工具传递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92117.com/post/8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