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严修的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严修的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华校训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
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个校训源自于中国近代教育家顾炎武的名言“养德、修身、求真、创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特点。
其中,“自强不息”是指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素质,勇敢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厚德载物”则是指要以高贵的道德品质服务社会,以身作则,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这个校训不仅代表了清华大学优良的人文精神和学术精神,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不断追求自身的优秀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也是清华大学一直以来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之一。这个校训源自清华大学创办者严修、傅斯年等人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自强不息”是指要不断自我超越、努力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使自己不断获得进步和提高。
“厚德载物”则是指在不断自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言行举止,注重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同时也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服务,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为社会作出更多正向的贡献。
清华大学的校训不仅是清华的精神象征,也是国人为之肃然起敬的一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素质。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的洋务运动,当时的名字统一为大学堂,后来随着1904年壬寅学制的颁布,很多大学堂都降格为高等学堂了。
而国立这一称呼最早是出现在民国北洋***时期,当时中国只有四所国立大学,分别是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山西大学、国立东南大学。
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国内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国内***最早的活动基地,在国内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担任了先锋角色。
2、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发展初期,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创建于1921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抗日(Z-Z)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
4、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复旦”二字选自《尚书》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直属教育部指导。
最早校训是张伯苓老校长手书南开校训“允公允能”,“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办学理念的凝结,治校传统的升华,体现了南开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
早在南开初创之时,校父严修便提出了“尚公”“尚能”的主张,并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践行“公能”二义。1934年,校长张伯苓化《诗经·鲁颂》中“允文允武”为“允公允能”作为南开校训。“允”为文言语首助词,“既、又”的意思。“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以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要有所创新和发展。
张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严修的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严修的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92117.com/post/8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