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论语中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论语中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
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仁”的思想;“礼”的思想;中庸思想;教育思想;“孝”的思想;天命思想。
1“仁”的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记载了孔子的言行,教人修身养性,也夹杂着孔子与学生们对于政治的一些看法。
《论语》: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及再传***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反映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在诸经中,《论语》得到的评价极高,对后世影响的时间最长久、地域最广远。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至今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学习。
《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政治、军事、法律都不可缺少,但最根本的还是教育,他把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
《论语》反映出孔子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3.实施以道德教育为重心的丰富的教育内容
4.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
春秋以前,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孔子创办私学,在教育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办学方针,这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子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论语》真正的教育对象是上位者!如果把论语通读了,就会了解到整部论语都是在对为官者提要求,可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对老百姓提要求的。正因为这一点可能才会有儒家思想是被统治者用来统者人的工具的说法吧!
在古代,读书人比较少,为官者有两条途径,一个是世袭,另一个是科举。老百姓大多不知道《论语》在说什么,今天教育已经普及,每个人都有机会学论语,如果都知到了还会不会是认为是封建糟粕,是统治阶级愚弄人的工具呢?
《论语》的教育对象?这话挺别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部分言行和个别教学内容的片段式散文集。《论语》中孔子的语言多是针对***说的,这些内容当然是教育***的。但也有与国君、执政卿以及***以外人的对话,这不宜使用“教育”的字眼。有的则可能是史料,如《尧曰》,是历史教学内容。还有个别其他记录是传授的知识,也不能用“教育”概括。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含义复杂。《论语》中“君子”凡107见。
“君子”是与“小人”相对应的概念。这一组对立概念,既抽象又具体,从不同角度划分,可以分出若干组别: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是小人;学识修养高的人是君子,学识修养低的人是小人;志向远大的人是君子,目光短浅的人是小人;宽宏大量的人是君子,气量狭小的人是小人;做事大气的人是君子,做事小气的人是小人;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是君子,身分低没地位的人是小人;富贵的人是君子,贫贱的人是小人……
《论语》里的“君子”有时甚至指国君。《论语》里的“君子”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明确固定的概念,各种情况有时常常搅在一起,好在对这107处君子,人们都能领会它的特定含义。
比如《论语·宪问》第6章中,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的话用今天的话通释就是:“身为君子却不仁慈的人有吧,没有小人却仁慈的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论语中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论语中教育思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92117.com/post/8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