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钱穆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钱穆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例如开篇第一句就是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强调了为政者“德”的重要性。接着孔子又拿《诗经》(《诗三百》)举例,说明为政的主要目标是使天下百姓“思无邪”——思想纯正,民风淳朴。当然,《论语》中很多篇章和语句都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像《尧曰》第二十,里面讲的尧、舜的话也都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只不过《为政》篇相对集中而已。
《为政》儒家体系奠基作,三纲之雏形。
开篇第一句: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臣之纲要。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以家为国,以孝悌为政,此乃三纲五常最初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
但是孔子自己的纲常观却和后来儒家尤其是朱熹理学,并不相同。孔子言敬,朱熹说顺,侧重完全不一样。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对孝的定义是“无违”,但这个无违,无违的可不是父母之命,而是礼仪。孔子认为要按照礼仪尊敬父母,按照礼仪奉养,按照礼仪安葬,按照礼教祭祀,就是孝,而非什么“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之类的酸腐之言。这话要让孔子听见,非跳起来骂“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本篇收录了孔子关于政治、教育的重要言行。正如现代学者钱穆所说:“孔门论学,最重人道。政治,人道中之大者。”(《论语新解》)所以,在首篇论学之后,接着编排了论述为政的内容,是顺理成章的。 “德治”的治国之道,为儒家所倡导。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认为“德治”优于“法治”。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实现了“为政以德”,百姓就会像“众星”那样,围绕着“北辰”而旋转。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包含着“君德”和“政德”两个方面。所谓“君德”,包括后世所说的“官德”,强调执政者要“身正”。“身正”才能感化人,才能“令行”(《子路》)。所谓“政德”,即为政要以德为先,强调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这并非要取消刑罚,而只是反对“不教而诛”。这为后世儒家以德治国思想奠定了基础。
这一部分的内容,好多人认为讲的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或者用现代的词汇来说,称之为政治哲学。其实这个说法都不对,孔子很少提到完整观念的政治或者说纯粹的政治理论,孔子在讲《为政》的时候是不谈论政治的,孔子所提到的为政是教化,教化是中国文化的名词,不能看成是教育,教是教育,化是感化,但过去不叫做感化,叫做风化,《为政》的意义包含了教化,因此论语第二篇《为政》,他所谈到的是学问外用的道理。
孔子讲《为政》,不是谈政治,以现在的观念面前来说,他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政治的原理。
整个《论语》中都反映着孔子的政治思想。只不过古代人编书没有按明确的“政治”、“***”、“心理”、“教育”、“艺术”、“风俗”、“道德”这样来分类编排。《论语》的“为政篇”是强调了从政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而不是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
如果说《为政》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不如说《为政》是孔子的“人生之路”。因为孔子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思想”,孔子终生追求并服从的都是周天子的“天命”,孔子对周天子的“天命”不仅“不逾矩”,而且像“众星拱月”一样供奉着。真可谓是天子的“天命”的奴才!奴才的“政治思想”就是主子的政治思想,所以说:奴才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思想。
正想给悟空提问什么是"散人",悟空却邀我回答"游侠",本人才疏学浅,免强混为一谈。游侠和散人,大意指不依赖任何团体或组织,单独行动之人。游侠,艺高胆大热心古肠见义勇为;散人,方寸散淡不理世俗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两者没有明确界定。古有之,今有之。古代诗文******等文献都有记载,不必多说。单说现在在各类游戏中,此辈大有人在。本人就是。博而不精,杂而不全,如在《头条》里,东一锤子西一喇叭,游而不侠,散而不闲。说白了,就是一个平庸无能之辈,在此滥竽充数,消遣消遣打发时光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钱穆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钱穆教育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92117.com/post/8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