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董仲舒教育集权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董仲舒教育集权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在家著书,朝廷每逢大事,就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足见他仍然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主要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协助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实力,发扬儒家文化。汉朝初期建立时,分封很多刘氏皇族到地方任王,享有封地和百姓,其实就是独立的小国家,拥有收税赋和养军队,任免官员等等权利,这时候提出独尊儒术,是符合发扬儒家文化和统治者需要的。
其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实现思想的统一,其二还有就是严峻法律,运用严厉的刑法来维护统治,其三在有是推崇大的一统思想,主张君主专制的思想,是为君主而服务的。其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秦国所推崇认同,代表为秦国发展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目的是巩固集中统一的***,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
1、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巩固集中统一的***,防止分裂***的出现。董仲舒从儒家经典和传记中寻找统一的原因。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统一”。
2、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
3、提出了“天意”和“天意”的概念,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天人相通,天有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至高无上的主人。天按自己的面造人,人要照天的旨意而行。
孔子的思想,应该说是属于被统治的平民阶层的理想状态,他不能想象没有统治地位的道家老师怎么办,他只能像通常的被统治的平民那样,希望统治者能够垂怜,体现出“仁”,平民由此心甘情愿缴纳供奉及税赋,体现出“义”,这个过程的对双方的规则要求,就是体现出“礼”。
董仲舒的三个主要思想:一是“天人合一”思想;二是“大一统”思想;三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已经立足于在君主领导之下作为统治者的一员取代道家老师的地位,变相实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天人合一”实际上解决的是宗教神权问题,即明确帝王为什么拥有统治权,“天人合一”就是“神人合一”,帝王实际不是神,而是与人一体的,“大一统”是指一切归于帝王的封建专制主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宣扬儒家被统治的平民要上升为新贵族,协助帝王统治人间,旧的道家贵族应该政教分离退出历史舞台。
也就是说,孔子如果说还有些唯唯诺诺的话,董仲舒已经非常的胆气十足,腰杆子硬朗起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董仲舒教育集权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董仲舒教育集权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92117.com/post/8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