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曾国藩教育思想正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曾国藩教育思想正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和思想家,他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尤其是对子女的劳动教育。以下是一些他在《曾国藩家训》中提到的关于教育儿女劳动的原文:
“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习勤劳为第一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
“每日应办之事,积搁过多,当于清晨单提一人,令其独办一日之事,无旁挠之,则事速而功倍。”
“治家以不晏起为本。”
“凡人多愿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这些原文都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认为劳动是培养良好品德和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成就事业和人生的关键。同时,曾国藩也强调了家教的重要性,认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勤劳俭朴,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良好的品德。
《曾国藩全书》是一本2002年9月出版的书籍,作者是马道宗。
《曾国藩传》细述曾国藩人生历程中的四件大事。以高度凝练的笔法,再现了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生,为读者提供一把打开曾国藩谋略宝库的金钥匙。
本书摘其家书中的精品,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从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并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本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曾国藩》 作者:唐浩明
简要介绍: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教育了。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42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感想: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要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悉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作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曾国藩教育思想正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曾国藩教育思想正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92117.com/post/8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