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湘军思想教育,湘军建军思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湘军思想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湘军思想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湘军成名由来?
  2. 剿灭太平军,成为强大的地方武装,湘军有着怎样的军事指导思想?
  3. 曾国藩一介书生,是如何把湘军打造成铁血军团的?

湘军成名由来?

1852年,太平军出广西,进湘鄂,所向披靡,清廷深感绿营和八旗兵已不足用,便饬令各省举办团练,以助“攻剿”。1853年1月21日,因母丧回湖南湘乡守制的礼部右侍郎曾国藩奉命帮同湖南巡抚张亮***办湖南团练。后来,曾国藩认为团练不足恃,决定组建一种新的军队,这就是“湘军”(也称“湘勇”)。

湘军大体上仿照明朝戚继光的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直接受“大帅”统辖(后增设统领,各统率若干营)。

湘军思想教育,湘军建军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营编营官一、哨官四、勇丁五百人,另配长夫一百八十人,合计每营六百八十五人。每哨设八队,火器队与刀矛队各半。火器主要有抬枪、鸟枪。全营有劈山炮队二,直隶于营官。

湘军水师筹组的时间略晚于陆师。水师每营编快蟹船一、长龙船十、舢板船十,共二十一只,员额为四百四十七人(1856年后,改制如下:裁快蟹船,长龙船减为八艘,舢板船增为二十二艘,全营共有船三十艘(每船炮位如旧),员额增至五百三十二人)。

每只长龙船安炮七门,舢板船安炮四门,均为六百斤至千斤的洋炮。各船还配有火枪、刀矛,以备近战。

湘军思想教育,湘军建军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外,湘军还设有营务处和粮台,分别管理全军的军务与后勤。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清***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的主要军事力量。满清***虽然对地方汉族武装不信任,但不得不倚重于湘军。曾国藩同时又借助了安徽本土力量,发展了淮军,并培养了淮军首领李鸿章

湘军不但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了清廷与各地其他起义军的作战,挽救了清王朝,而且使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格局。

湘军思想教育,湘军建军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剿灭太平军,成为强大的地方武装,湘军有着怎样的军事指导思想?

湘军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只军事力量,充满浓浓的着曾国藩特色。



讲曾国藩的之前,言史君先来讲个笑话。话说曾国藩小时候读书非常的刻苦,每天都要背下一本书,否则就不睡觉。有一天黄昏时间,曾国藩在背《岳阳楼记》,恰巧这时候有个小偷,潜入他家,躲在房梁上面,准备等曾家人睡着了,***财物。结果没想到,曾国藩这篇课文怎么也背不下来。小偷在房梁上睡了两觉了,醒来一看,曾国藩还在那儿背呢:“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听来听去,连小偷都背会了。到后来,小偷实在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了下来,指着曾国藩的鼻子,破口大骂:“就你这个笨样,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说着,从头背到尾。然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在屋里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曾国藩的刻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曾国藩的资质愚笨。早年的曾国藩在科举考试上也是屡败屡战,凭着这股倔劲,终于在历经六次失败以后,与21一岁那年考取了秀才,27岁中了进士。

解决自己的资质与自己的雄心抱负之间的差距,在曾国藩看来只有付出超人的努力,依靠一股子韧性一往无前的向前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曾国藩给自己定下的十二条军规: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每日不拘何时,***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曾国藩一介书生,是如何把湘军打造成铁血军团的?

曾国藩并不是啥“旷世奇才”,但确实抓住了机会,八旗,绿营确实***透顶。实际上“湘军”就是地主土匪武装,就是“乡勇”。并不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但在清廷和洋人的扶持下,勉强打败太平军。这支武装和后来的北洋军阀,蒋家军有些相似,都是靠亲戚,乡党,串联起来的,一但主将被执,就做鸟兽散,曾的治军也和蒋介石一个套路,曾国藩***挖祖坟一把好手,蒋介石青出于蓝胜于蓝。都是老以“杀戮”立国!所以注定不能长久!必然对内疯狂杀戮,对外跪舔求生,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也是源于曾国藩!

曾国藩的湘军,不得不说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湘军所谓之“官勇”,即地方招募的临时性武装,并非国家的正规军,而彼时的正规军是八旗和绿营。然而曾国藩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一群来自草根的散兵游勇打造成那个时代最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部队,真的相当之厉害,那么他到底是什么做到呢?

曾国藩在编练湘军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湘军如何才能具备强大战斗力,而是绿营为什么不能打?

他在彻底分析调查后作出的结论是:绿营存在巨大的制度缺陷。

绿营***取的是“世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世代为兵,各地皆有绿营。一旦发生战事,就***取抽调制度,东抽一百,西拨五十,组成一支军队然后派将领带兵出征。这样做的结果存在一个巨大隐患,即:兵不识兵,将不识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既然大家互不熟悉,没有交情,那么遇到危险,就甭指望别人会来救自己。既然别人不会来救,那么打起仗来就谁也不肯冲锋在前,独履危地。生死之际,所有人的本能反应都是自己先逃命。这就是绿营作战的特点,也就是曾国藩说的“近营则避匿不出,临阵则狂奔不止”,“胜则相忌,败不相救”。这样的军队,即使“诸葛复起”,也是打不了胜仗的。

所以一介书生的曾国藩,并不是在练兵上多么牛逼,而是他给湘军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制度。与绿营的世兵制不同,湘军***取的是招募制,而且还是层层招募。具体来说,就是大帅招募自己手下统领,统领招募手下营官,营官招募哨官,哨官招募自己的什长,而什长招募自己的士兵。你看,这套招募制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好像似曾相识的样子。

湘军的待遇很高,所以并不愁招不到兵。但只有上司招募你,你才能进湘军,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这样一来,士兵势必感激自己的什长,什长势必感激自己的哨官,由此一层一层往上,从大帅到士兵,湘军就像一棵大树,“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由此,湘军组织内部就全部打通了。人和人的关系就不在如绿营一样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

这个招募制还有更厉害的一个层面。曾国藩规定,在作战过程中,任何一级军官一旦战死,那么他手下的军队便就地解散,如此,营官战死,那么整个迎就解散,全部赶回家去,如此类推。这样一拉,所有人都会自觉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去保卫自己的长官,因为只有保住长官,才有继续升官发财的机会。保卫长官从来都是一种道德要求,但曾国藩厉害的地方就是将其变成了最符合下属利益的行为

除了设计这套制度以外,曾国藩还相当重视湘军的训练,而湘军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正是得益于这种颇具创新性的“训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湘军思想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湘军思想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