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理学教育思想承上启下,理学教育思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理学教育思想承上启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理学教育思想承上启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湖湘文化的创立者是谁?跟开启者一样吗?
  2. 孔伋尊称“述圣”,他对儒学发展的贡献有那些,能否详细谈谈?
  3.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俗语?这些俗语与春秋的义理和中国人的文化有什么联系?

湖湘文化的创立者是谁?跟开启者一样吗?

胡安国、胡宏 胡安国(1074-1138),南宋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字康侯,号青山,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

理学教育思想承上启下,理学教育思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籍福建崇安。

早年拜程颢、程颐***杨时为师,研究性命之学。

入太学时,又从程颐之友朱长文、靳裁,得程学真传。

理学教育思想承上启下,理学教育思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伋尊称“述圣”,他对儒学发展的贡献有那些,能否详细谈谈?

***说:“孔学名高实秕糠";但也有些人却对“孔学”推崇备至;等等。人们对于“孔学”的这些不同的观点,本文不予论及。本文仅从“孔学”本身的角度,略谈孔伋在“孔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孔伋(前483年一一前402年),姓子,氏孔;字思,名伋;孔鲤子,孔子孙;春秋末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载:“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中庸》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典籍”地位,基本上可奠定孔伋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界的“圣人”地位。

理学教育思想承上启下,理学教育思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孟子》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敬为“贤者”,尊师礼。

孔伋上承孔子,下启孟子。自孔伋始,及孟子,儒家学派由“中庸”之上而又提倡“心性”。

孔伋著述(多佚)丰富,言论广播。其所著《子思》二十三篇,被尊为儒家重要经典。据传,儒家学说的主要载体“四书”、“五经”等著作,亦多有孔伋笔墨。

孔伋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对儒家学派思想的发展、传承、和进一步完善成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伋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被后世并称“五圣”,此足见其学名至少堪与孔、孟相当(或稍逊)。

孔伋及孟子,继承、梳理、总结了儒家学派思想精髓,并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从而形成了儒家学派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派一一思孟学派。“思孟学派”是儒家学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亚学派“。

孔伋在“中庸”的思想基础主张“心性”,其思想曾对宋代理学的一些基本观念产生过重要影响。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俗语?这些俗语与春秋的义理和中国人的文化有什么联系?

中国的俗话是民间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提取出来的道理,再用来指导生活。

它的产生过程是先实践,再总结,再实践的过程,是自下而上的过程,所以他总是焕发着生活的气息,不朽的活力。

春秋义理他的产生过程和俗话恰好相反。儒家创始人孔子很推崇周礼,认为周公创立的周礼让社会有了秩序。所以周礼的创立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儒家的义理是继承了周礼,而发展起来的对人的社会性的行为规范。

自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行为规范就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它和俗话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共同作用,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人都喜欢讲俗语,不管是在大江南北,还是在五洲四海,只要是中国人都喜欢在讲话时顺口冒出一、两句俗语,甚至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时不时夹上几句俗语。为什么中国人爱用俗语?是因为俗语的特点短小精干、言简意亥、通俗易通、能在长篇大论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象炒菜时给点味精后,菜的味道格外鲜美一样。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用俗语的原因。

俗语与春秋义理和中国人的文化关系极大一一俗语既是春秋义理的沿伸,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具体来讲俗语有主要两大作用,一是概括:

俗语应该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普及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当时诸子百家为了使自已的学说、理论能被各阶层人们所接受、所认同,他们便想方设法在文字、语言上下功夫。一是尽量把文章句子精炼,使四、五个字能表述出十几多字才能阐明的意思。比如:子曰“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意思就:孔夫子说过: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就一定能够当大官。可见词句经过精炼后的效果确实言简意赅。二是在讲话语言上力求精干,诸子百家不但要用文章来宣扬自已的理论,还要利用讲学和演讲来宣扬自已的理论。所以他们在演讲中总是压缩语言,使讲话语言短而精彩、通俗易懂,有时他们还把自己要说明的东西巧借当地俗语一句说清。比如俗语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就是说:我们也就是一天功夫没有联系,就象隔了一整个秋季那长时间哩。可见俗语的功力非常不一般。

俗语的第二个作用是提示。

古人经过对自然、对人文、对事物的长期观察、研究后,看清了事物的本质及因果关系。为了警示后人注意,特编造出大量简单、通俗、易记、易懂的俗语警示后人,供后人传承。比如俗语说:"春南夏北"。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提醒人们:春天起南风天要下雨,夏天起北风天要下雨。

俗语同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俗语可能要早于文化,因为人类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的。中国的俗语起源于黄河文明,最先是在先民们语言交流中产生并使用,到文字出现后,俗语又被文章广泛引用,并部分取代了语言交流功能。从某种角度推测,俗语很可能是古代文言文的雏形。所以几千年来,文章少不了俗语,俗语离不开文章,文章因俗语而精彩,俗语因文章而传承。也正是文章和俗语的相互作用下,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更加大放异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理学教育思想承上启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理学教育思想承上启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