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士大夫教育思想,士大夫的教育思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士大夫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士大夫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希腊智者派和中国士阶层的异同?
  2. 师说作者的态度?
  3. 师说中的三组对比句?

古希腊智者派和中国士阶层的异同?

不同点:

① 首先他们的内涵不同,士阶层是中国春秋时期出现的靠脑力劳动以赚取生活资料的一个阶层,主要由没落的贵族、低等贵族和庶人群组成,学术下移和养士之风盛行发展起来。

士大夫教育思想,士大夫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② 其次是学术思想不同,智者派是重视科技,教授三艺,局限在知识领域,而士阶层内容丰富,轻视科技,主要教授六艺六经。

③ 再者影响不同,智者派随着古希腊的消亡就逐渐消失了,只存在了半个世纪,而士阶层的思想一直伴随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了俩千多年,对如今我们的文化教育仍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同点:

士大夫教育思想,士大夫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① 社会背景方面:都是在社会动荡,争霸时期出现的群体;

② 政治参与方面:都称为统治阶级的智囊团;

③ 教育思想:都主张教育作用巨大,培养政治人才,丰富教育内容,重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士大夫教育思想,士大夫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④ 学术思想:都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丰富和传播各种思想观念;

⑤ 教育办学:都创办私学,收费授徒,扩大教育对象,促进文化传播,促进教师职业

师说作者的态度?

态度是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师说》是唐代文学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1]

师说中的三组对比句?

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结论,带有疑问语气,简单的说就是造成圣愚的原因是从师与否;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比,得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结论,带有肯定语气,讽刺了士大夫在从师问题上学小遗大;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曰师曰***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对比,得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结论,带有讽刺语气,讽刺了士大夫之流虚荣自误、迂腐可笑的思想行为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三组对比,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子”与“于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两两对照,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从而批判了不从师的社会风尚,指出其违背常理。

三组对比,层层深入,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句是疑问语气,第二句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句子是讽刺语气。这样的对比,准确地表达了思想内容,还表达了一层深过一层的强烈感情,有力地证明了从师的重要性。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自己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士大夫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士大夫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