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防教育 > 正文

国防教育史馆,国防教育史馆的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防教育史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国防教育史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宋时期的闻名专家沈梦溪,和苏轼是旧友,却为何却主动参与乌台诗案呢?

北宋时期的闻名专家沈梦溪,和苏轼是旧友,却为何却主动参与乌台诗案呢?

首先纠正一下,这个问题中有两个错误。一是北宋时期的“闻名专家”应该是“著名专家”或者是“知名专家”,“闻名”指“事物具有广泛的知名度”,是动词性,如‘举世闻名’,“闻名世界”。第二个是“沈梦溪”,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中国一些古人有名、字、号,一般称名,尊称为字,号则单用。但也有例外,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人们喜欢称作“苏东坡”。这一点,算是见仁见智,非要这样称呼,也并不是不可以,只是汉语有一个习惯罢了。

说沈括主动参与乌台诗案,我们要放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思考

国防教育史馆,国防教育史馆的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也叫作“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其中,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砸缸的司马光,后来编纂了《资治通鉴》。

用今天常说的选边站位来说,当时,围绕变法,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沈括,就是变法派中的一员。二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苏轼,也站在了司马光的一边。

政治斗争都是残酷的,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自然,作为变法派的沈括,参与并推动乌台诗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国防教育史馆,国防教育史馆的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苏轼写了一首歌用柳树的诗,有没有隐射时事,就不得而知了。诗中有一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沈括上书“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指控苏轼“大逆不道”!而苏轼也因此被捕入狱,还有39位亲友受到牵连!(这是否算是文字狱呢?)

所以,很多人以此来指责沈括,人品不好,其实,如果放到当时那个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去理解的话,各人站的为不一样,然后找机会收拾对手罢了!

沈梦溪就是沈括。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元祐四年九月,沈括改任朝散郎、守光禄少卿、分司南京,准于外州居住。接到诏命后,沈括就举家搬迁至早年在润州购置的梦溪园,在此隐居,创作《梦溪笔谈》。

国防教育史馆,国防教育史馆的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沈括大苏轼五岁。治平二年,苏轼进入史馆,与在昭文馆的沈括同在崇文院任职,是有旧交的。 不过到了熙宁二年的时候,王安石实行新法,沈括支持变法,并且作为坚定的变法派,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 而苏轼与司马光等一起,则持反对意见,变法派和保守派形成对立,这两人也分道扬镳。

当时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在朝中掌控权柄,所以作为守旧派中领头的苏轼,在这个时候被宋神宗下放到了杭州担任“二把手”的通判一职,但苏轼在政坛上的影响力还不低,因此沈括被宋神宗派到杭州监督变法事宜,宋神宗还专门嘱咐:“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可是沈括到了地方之后,就开始的搜集苏轼所作的新旧诗词,随后将这些诗词整理分类,找出其中认为是诽谤的诗句,加以详细的注释,回到首都后交给皇帝。

如苏轼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因为这一类的诗句,苏轼以“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下狱,甚至差点因此丢了性命,最后被流放黄州,彻底远离权利的中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牵连苏轼三十多位亲友,涉及他一百多首诗词。

乌台诗案除了很多人认为的沈括是因为“文人相轻”,嫉妒苏轼的才华,对苏轼进行迫害以外。更核心的问题是新旧两派的斗争,我们知道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残酷而没人情可言的,自古因政治权力斗争兄弟、骨肉相残的例子都多了去了,沈括和苏轼那点旧交在政治斗争面前不提也罢,不过乌台诗案真正的主导者并不是沈括,而是王安石手下的李定、舒亶、何正臣、李宜等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防教育史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防教育史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