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泛灵论幼儿教育,泛灵论在幼儿教学的作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泛灵论幼儿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泛灵论幼儿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儿童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属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哪一阶段?
  2. 2~7岁的思维处于什么阶段?
  3. 儿童思维有哪些认知发展阶段的实验证明?

儿童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属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哪一阶段

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例如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画画,太阳或月亮上画了一张笑脸。又如,如果让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把洋娃娃扔到地上去,他会说不能扔到地上,会摔疼洋娃娃的。

2~7岁的思维处于什么阶段?

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出生一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2一7岁)。

泛灵论幼儿教育,泛灵论在幼儿教学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感觉运动末期,儿童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儿童的思维开始迅速的发展到一个新的,以符号为代表的水平,但尚无系统,且缺发逻辑。

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

阶段(0—2岁左右)

泛灵论幼儿教育,泛灵论在幼儿教学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2~6、7岁)

这个时期,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泛灵论幼儿教育,泛灵论在幼儿教学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1)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倾向。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

(4)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思维的可逆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会认为,香肠变大,大于球状了,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如A=B,则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A。幼儿难以完成这种运算,他们尚缺乏对这种事物之间变化关系的可逆运算能力。

儿童思维有哪些认知发展阶段的实验证明?

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感前具形”,取各个阶段的第一个字,帮助大家记忆。

在第一阶段,也就是感知运动阶段,我们需要掌握的有两点:第一,这一阶段的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通过动作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以此来认识外界。第二,在这一阶段,尤其是9~12个月的时候,儿童可以形成客体永恒性,也叫做客体永久性,不具备这一思维能力的儿童,在物体离开视线之后,会认为该物体没有了,消失了。而具备客体永久性的儿童,在物体离开视线之后会去寻找该物体。在这一部分,儿童形成客体永恒性的时间是一个。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我们需要掌握四点。第一点,“万物有灵论”,也叫做“泛灵论”,具体表现为儿童认为万事万物,例如桌椅板凳等等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常常看到很多小女孩会把掉在地上的娃娃抱起来,安慰她不哭不哭。第二点,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三山实验”,即在一张桌子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模型,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拍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第三,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例如当儿童已经掌握“A?”的时候,儿童无法回答。第四,没有守恒的概念,将同样质量的水,倒入不同的量杯中,一个量杯高而窄,一个量杯宽而矮,因此形成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面和一个较低的水平面,问儿童两个量杯中,哪一杯水比较多时,儿童选择水平面高的那一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泛灵论幼儿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泛灵论幼儿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