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教育 > 正文

道和艺术教育,道和艺术学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道和艺术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道和艺术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 学习传统文人山水画,师古人和师造化哪个更重要?

什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志于道:确立生命目标。道是宇宙生命的终极真理。宇宙的形成,属于天道。人的切身问题,是人道。

道和艺术教育,道和艺术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于德:找准做事的依据。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行为开始。据于德,即是要以道德为根据。

依于仁:理顺待人的态度。人有志向,也有道德,所做的事才真正显出其价值。做事要顺利,还应该注意人际关系。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

游于艺:寻求内心的丰盈。“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游是遨游之意。“游于艺”可以回归到“至于道”,因为知识与艺术的目的,正在于探寻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现代社会,“天道”大约可以相应于哲学自然科学,“人道”大约相应于各种人文学科。

道和艺术教育,道和艺术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精神生活培养的是一种人文素养。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讲过:“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在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走出迷宫;历史让你知道,没有一种现象是孤立存在的。”一切一切精神生活,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学习传统文人山水画,师古人和师造化哪个更重要

师古人与师造化,倒底哪个重要?师古人与师造化,是一位山水画家成功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但师造化更为重要。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山水入门必师古人,如《芥子园》中介绍的山水的基夲技法,平远法、高远法、深远法,还有树法和各种皴法,这些方法是应掌握的。另外历代山水大家的作品特点都要有所了觧,如李成、范宽、马远、郭熙、夏圭、荊浩、唐寅等等,从中吸取营养。

道和艺术教育,道和艺术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学习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必须創新,方能形成自我古代山水画大家李成曾言,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清山水大家石涛也云"搜尽奇峰打草稿“,要到青山碧水间去观察感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锺秀灵动。北宋山水大家范宽之作,从气韵、构图、笔墨等方面,至今少人可比,他创作的《寒林雪景图》、《溪山行旅图》等画作,观之百看不厌,动人心魄,皆是多年深入山林的精心之作。历史上凡有成就的大家,皆走此路,不像现在一些山水画家少生活、走捷径,闭门造车,将他人之作东拼西凑,或临摹照片,作品毫无生气。现在看山水画展,往往千人一面、陈陈相因,无韵味丶无笔墨丶无生气,牌子大、头衔多,而作品差,在苏州一画廊,看到一美协副***之作,让人大跌眼镜,像他那脸一样死板,真为之汗颜,一看就是缺少师古人,更缺少师造化。

固要画好山水定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师造化才能有灵气,才能出风格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借用古人的一句话!师古兼需师造化。两种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心源从何而来?是画者本身的灵气和学习古人技法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当画者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出现坐望苦不足之感,这时候就要走出书斋到大自然中感受山川草木,钟秀灵泉。有了经历和感受,就会有山水我所有的灵感,大量的素材积累会使作品神完气足!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道和艺术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道和艺术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