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教育 > 正文

伯华艺术教育,伯华书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伯华艺术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伯华艺术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老子与孔子的两大思想到底有什么区别?你怎么理解无为而治的?

老子孔子的两大思想到底有什么区别?你怎么理解无为而治的?

西方很多哲学家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孔子的思想就算孔子不说,很多都是人类的本性,而老子则不然,老子有一套至今为止都不过时的宇宙观,世间万物就像游戏,老子告诉人们游戏的原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告诉人类游戏的法则――道法自然;告诉统治者最好的管理方法――无为而治;告诉告诉人类生存最好的方式――小国寡民!老子的思想绝不是消极的,他把最好的方法告诉你了,至于怎么玩是你自己的事。而孔子根据统治者的喜好,制订了一套有利于统治者的法则,后来的加上程朱理学发展,越来越被统治者喜爱!用黄老思想统治的王朝有两个: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和***盛世,这两个朝代都是绝顶强盛的。而宋程朱理学之后的明清两朝在儒教的统治下人民完全成了奴隶。

爱因斯坦的书房里有一本翻烂的德译本《道德经》,托尔斯泰说他受孔子的影响很大,但受老子的思想尤其大!

伯华艺术教育,伯华书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老子非常不赞同孔子的观点,而且还亲口教导过孔子:“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老子认为孔子那一套理乐有悖人性,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庄子对儒家那一套也是认为不足为道的,孔子就算不推行人们也会那么做,孝顺不是人的本性吗?不孝的人就算推行孝道不一样不孝吗?君臣之间难道不是本来就分高下吗?庄子终其一生也不入世,他是发自肺腑的不入世,不像有些人因为得不到赏识而发酸才自命清高称自己不入世,老子庄子是真正的哲学家,所以他们的思想永远不过时,而孔子的思想除了人类本性就存在的以外,终究会过时的!


老子与孔子的区别:一是研究范围有区别,老子研究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哲学,而且老子的思想偏阴,认为阴能胜阳,核心思想是主张收敛、无为;孔子研究的是人与社的关系,是社会学,核心思想是主张仁政与礼制,而且孔子的思想偏阳,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二是研究对象有区别,老子研究的对象是圣人,成功人事,是圣人之学;孔子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君子,是普通人,是君子之学。三是研究的内容不同,老子讲的内容是奉劝圣人,不要做得太过了,要收敛,要少为,主张无为而治;孔子学说讲的内容是如何培养国家人才,如何培养管理人员,要建立仁政与礼制。因此,老子主张成功人事、圣人要收敛,要无为而治,而孔子则要求君子要努力学习,升官发财,报效国家。老子与孔子他们两个说的都对,是因为说话的对象不同,因此不能同时用在一个人身上。许多人把老子的话与孔子的话放在一起对比,出现了矛盾和困惑,就是这个原因。

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哲学,而老子的则是道家思想。

伯华艺术教育,伯华书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先贤的三种思想:道家,法家和儒家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说的比较浅显一点,比如说做一件事,道家的无为而治就是你想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为不管你;法家的是,你必须这样做,不然我杀了你;而儒家的则是,我告诉你要做一件事,同时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和和怎么这样做。

这三种思想综合比较起来,很明显的是儒家思想更适合,所有汉朝的董仲舒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彻底被尊崇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正统思想哲学,一直延续了几千年,至今依然是儒家思想做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爱护,不要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愿干的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统治者应“克己复礼”“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从而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伯华艺术教育,伯华书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以虚无的“道”为世界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他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意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人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可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境界。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他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没有坐忘功夫,仅从学问上探讨老子的无为这类命题,只会曲解庸俗化老子,毫无意义,如一定要解释,以你人生经验见识去领略,必然相差十万八千里。老子的无为是道存在的一种状态,是指向本原的一个话题。儒家也有此类话题,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类似本原的命题。佛教也有好多词语在表达这一命题,即心即佛,空,空明不二。儒家到了宋代以后又用理这个词语来描述这一状态,这是从佛教华严经借来的一个词语。西方也有类似的话题,不过对大众用人格化的上帝来说明,在哲学上黑格尔曾用绝对精神一词来表达。

其实圣人们都在探讨,不,应用指明这个词更恰当一些,在指明本源。本源其实是一定的,不过文化不同,表达方式千差万别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伯华艺术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伯华艺术教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