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教育 > 正文

中国激进艺术教育,中国的艺术教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激进艺术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激进艺术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先锋画派?
  2. 什么是五四戏剧观论争?
  3. 包豪斯三个阶段?

先锋画派?

所谓先锋画派主要指在艺术发展史上的某个阶段中,那些相对先进、主张积极扬弃陈旧传统与艺术模式、勇于创新而激进的艺术流派或艺术现象。

例如十九世纪末,相对于保守的学院派的印象派就被称为先锋物派,其绘画可称为先锋艺术。

中国激进艺术教育,中国的艺术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1908至1914年,立体派成为先锋派,到1925年前后,则超现实主义成为先锋派。

现代艺术发展的角度看,“先锋派”、“先锋艺术”,一般是担任了先锋开创任务的艺术流派的总称,或者说是走在时代之前的激进的艺术思想和创新的艺术表现

什么是五四戏剧论争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健将们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戏曲( 主要是京剧,也包括昆曲和其他地方戏) 展开了激烈的批判,维护中国戏曲的旧派文人力图为传统戏曲辩解,从而展开了一场关于戏曲的论争。对这场论争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对于认识戏曲的艺术特征及其功能具有启发意义,对于当今戏曲的发展和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笔者对于参与这场论争的双方的主要观点进行述评。

中国激进艺术教育,中国的艺术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场论争中,根据对待中国传统戏曲的态度将参与论争者分为两派: 激进的戏曲革新派和中国传统戏曲的维护派。激进的戏曲革新派由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等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力量组成; 维护戏曲的一派由张厚载、天鬻子、马二先生等组成,以张厚载为主要力量。

“五四戏剧观论争”是指五四期间新旧文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论争。

发生在“五四”时期的新、旧戏剧观念论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时代及戏剧发展的必然。“五四”时期的这场关于新、旧戏剧观的论争,从学理上看更近似于一场关于戏剧现代性追求的论争。以胡适等为代表的《新青年》派着力从外部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强行推行戏剧的启蒙现代性进程;以张厚载等为代表的保守派则主要于审美的范畴内进行戏曲的现代化追求。从时代性这一层面而言,《新青年》派更具时代的进步意义,但保守派的理论主张也别具历史的合理性。

中国激进艺术教育,中国的艺术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豪斯三个阶段?

包豪斯从1919年创立到1933年结束,14年间历尽磨难。

从它的成立、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魏玛包豪斯、德绍包豪斯、柏林包豪斯;

它有三任校长,即格罗佩斯、迈耶(1889—1954)、米斯(1886—1969);

在它14年的办学历程中,共有1250名学生和35名全日制教师在其中学习工作,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制度、以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发生了许多种重大变化

“包豪斯”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影响: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

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

影响: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激进艺术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激进艺术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