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教育思想守旧自查,教育思想守旧自查报告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思想守旧自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思想守旧自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思维方式守旧按部就班机械呆板问题剖析?
  2. 中国祭祀中的“烧纸”这一习俗应该保留么?

思维方式守旧按部就班机械呆板问题剖析?

问题表现:背书时倾向于死记硬背,做题思维单一,刻意钻研题目,死抠细节,不知道怎么运用知识点,往往感觉学会了,但一考试就蒙了。

原因分析:老师什么就记什么,不会主动思考,对学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迷信书本,参考书、练习册和参考答案,缺乏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呆板单调,不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被定式思维所束缚,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教育思想守旧自查,教育思想守旧自查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决方案:主动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广开思路,找到解题突破点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

中国祭祀中的“烧纸”这一习俗应该保留么?

祭祀中烧纸这一习俗是很难改掉的,为什么,因为烧纸不是白烧,而是有目的的烧,非烧不可,祭祀烧纸就是给祖先送钱,如果不烧,祖先没钱用就会不安,不安就会找麻烦,等祖先找麻烦问题就大了,所以,生活着的人们为了寻求平安,只能间接的烧纸。


不要认为这是迷信,在农村,很多活灵活现的问题出现过,逢年过节都烧纸,死了人都烧很多,有的在烧的过程中,主人自己押送过去,押送过去的人当场不省人事,送过去的人回来讲经过,说那边有账单,要一一清点核对,收过去的钱要纳税,还要送礼,还要孝敬祖先,还要请隔壁邻居吃饭喝酒等等,如果阳间烧少了阴间不够分。

教育思想守旧自查,教育思想守旧自查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问题都是送过去的人亲眼所见,没有半句***话,就凭这一点,烧纸永远改不掉。

坟前敬上三碗酒,万语千言付纸钱传统文化当继承,文化自信千古传!

清明节到了,祭祀的事情每家都回去办,问烧纸习俗该不该改革,我意不要改。

教育思想守旧自查,教育思想守旧自查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祭祀可以简单分成公祭和私祭。

公祭是有组织的去扫墓,例如祭扫烈士陵园、南京大***公祭,黄帝陵的公祭等等,多有***、相关部门协会的组织,敬献花圈、默哀、追思等内容。不会有烧纸这个环节。

私祭,也就是祭扫家族的、祖先的、先人的、亲人的。就有烧纸这个习俗,烧纸烧的是纸钱。这个钱的属性,决定给谁烧的,谁来使用的问题,也就是“专款专用”的意思。

2.“事死如事生”的习俗使孝子贤孙要进行“打款”。

“专款专用”的属性,源于我们传统中一个原则,就是“事死如事生”,就是阴间和我们这的阳间生活状况都差不多,那边也需要用“钱”,也需要穿棉衣,也需要走动打点,“事死如事生”的习俗,使孝子贤孙不***思索地就去办了。

3.刻进骨子里的阴阳观念。

古人的太极阴阳理论是已经深入到国人的骨子里去了,阴间的阴,阳间的阳,一对阴阳构成;白天黑夜是一对阴阳;由阴阳衍生出来三才、四象、五行、六道、七星、八卦……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情感,对立而又统一,让我们稀里糊涂的活着,追其道理,道理深奥,使用起来简单易操作。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4.为什么是烧纸钱,不是其他方式?

人类对火的神秘一直有兴趣,烧着的火,形态各异寄托着人们的一些情感,同时也作为烧纸钱的最佳载体,祭品和纸钱烧了,火的各种状态使人联想,变成灰后,正好符合我们由阳到阴的一个转换过程,火这个载体将纸钱送到了那边。

中国祭祀中“烧纸”这一习俗至少存在千年以上了,是由在墓地里埋***演变而来的。

《新唐书•王玙传》:“汉以来葬丧皆有瘗(yì)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宋代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载:“汉晋人葬多瘗钱,往往遭发掘之祸。”由于随葬的钱币容易被盗挖,钱没了,坟墓也被破坏了,后就改用烧纸。

唐代以前已有烧钱祭亡的习俗,但因寒食禁火,不能烧纸钱,人们将钱纸压在墓上或挂在树之上,表示后辈给先人送来了费用。所以,唐代的王建曾质疑:“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在后世不禁火的环境下,清明上坟烧纸仍然流传,挂钱成为清明墓祭的特色之一。烧纸钱与挂纸钱的习俗并存。

唐人就很在意上坟习俗,王建《寒食行》诗中写道:“但有陇土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他以坟上有无新土来判断墓主有无后人。现在有些乡村仍以清明上坟作为家族绵延的标识,民间有“有后人,挂清明;无后人,一光坟”、“清明不祭祖,死了变猪狗”之说,以此告诫人们要不忘逝去的亲人。

近代武汉清明扫墓有一种“山头祭”,祭扫时,晚辈披麻戴孝,持祭幡,燃红烛,供宝饭,奉金元。有钱人家不是简单地烧两打纸钱,而要烧91斤纸钱,以示对死者“九死一生还”的祝愿,并供奉肉包子和香饼,以逝者在生还转世时摆脱恶狗的缠噬,因为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还要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使坟地焕然一新。

清明扫墓作为官方定制是在唐玄宗时期,清明放***扫墓见于宋代。上坟烧纸至少已流行千余年,改变一种传统习俗很难,地域的差异、文化习俗的差异等等,还是应该尊重差异。

我们可以倡导诸如鲜花祭扫、树木祭扫、“休闲式”扫墓、网络灵堂等方式,但也不应该把上坟、烧纸、烧香、上供等,都统统称为陋俗陋习,称为愚昧落后,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祭扫方式和习俗。

在我们此地,祭祀有几个时间段 : 1. 清明(4月5日前后) 2. 中元节(农历7月初7) 3.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大凡在此期间,由于深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烧纸”这一习俗一直在延续而无法杜绝。"烧纸”在人们心目中是对故人最虔诚的表现,至于作用如何?人们各有其说,即信者则有,不信者则无,还有的无所谓信不信,而是入乡随俗。总之,只要有信者,"烧纸”这一习俗就会保留下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思想守旧自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思想守旧自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