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礼乐思想与教育,礼乐思想与教育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礼乐思想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礼乐思想与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什么?
  2. 儒家礼乐合一的艺术观念概述?
  3. 儒家的礼乐各指什么?

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什么

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主张以“礼”确定人的社会身份与规范人的行为;以“乐”陶冶人的心性与沟通人的感情。

儒家孔子认为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组织和社会关系达到一种有序和谐的协调状态,儒家这种思想与价值取向,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富有启示。礼教主要从外规范和疏导人们的行为,乐教则从内陶冶和沟通人们的情感。

礼乐思想与教育,礼乐思想与教育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儒家礼乐合一的艺术观念概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礼乐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经过创造性的借鉴和转换,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思想***。当然,我们对儒家礼乐文化的借鉴并非简单的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和超越。

我们应该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 用现代意识和眼光挖掘传统礼乐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发扬中华民族重礼节、尚美善的优良传统,建构与现代经济生活相适应的礼仪规范和审美情趣。

我们相信,通过吸收儒家传统礼乐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完全可以实现传统与现实的对接, 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和现代人文精神的新型道德规范、***规范和礼仪规范,并进而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化的新型和谐社会,并对现代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礼乐思想与教育,礼乐思想与教育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礼乐”文明的称号,把礼乐作为这个民族文明精神的核心,“礼——乐”结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存在方式。中国诗学从《乐记》开始,经魏晋六朝钟嵘《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到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诗学主要要求用诗言志、抒情达意。

由此而形成的由形神结合到以形写神,以至要求“神似”,讲“神韵”等,都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诗缘情”说的产生,也是与“诗言志”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由此而形成中国文艺作品抒情性很强的重要原因。

礼乐思想与教育,礼乐思想与教育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言志”说深远地影响了我国历代的诗学理论,它是中国诗学史中不可否认的“开山的纲领”。

儒家的礼乐各指什么?

礼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文化体系,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聚合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从而得以传承发展至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

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在儒家礼乐文化中,“礼”是从外部对社会各阶层人们在行为和思想方面进行教化、约束和规范,“乐”则与礼相辅相成,从内心感化、诱导人们对“礼”的认同。“礼乐”配合,以维持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儒家礼乐文化:一方面和谐是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因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可从礼乐文化的和谐精神中获得文化***;另一方面重德治轻法治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可从礼乐文化的德治原则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礼乐思想与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礼乐思想与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