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幼儿教育转念,幼儿教育转念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教育转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幼儿教育转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一说话孩子就生气怎么办?
  2. 孩子应如何面对“分离焦虑症”?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度过这段时期?

一说话孩子就生气怎么办?

一说话孩子就生气,这是孩子的情绪没有摆正,动不动就生气,但转念一想,孩子的情绪从小是谁惯出来的,是父母是长辈,一味的纵容,一味的顺从,养成的习惯,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才会出现那个电视里的变形计节目,也出现了一个职业家庭育儿教师

孩子应如何面对“分离焦虑症”?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度过这段时期

说到“分离焦虑症”,不得不说大人,孩子的分离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大人。大人和孩子心理上彼此依恋,分离焦虑就越严重些,反之,大人分离焦虑小,孩子自然就会轻点。

幼儿教育转念,幼儿教育转念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天送孩子去幼儿园,和门卫聊了会天。他说今年春季班来了许多学生,大多小朋友进去的时候闹一下,十来分钟就好了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有个小朋友和奶奶,婆孙两人每天像生死离别般,孩子哭,奶奶抹眼泪,孩子进园里去了,奶奶校门口还翘首以盼,看着孙子。孙子一步三回头,哭的泪人。然后进教室后,奶奶还蹲校门口,一蹲一上午,整整蹲了一个星期。听了之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分离焦虑每个人都有,孩子始终要独立前行。幼儿园是第一步和家长分离。我们和孩子讲好,早上送去,下午就接回来了。如爸爸妈妈上班,下班就回来了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始终是回到自己家里的,一家人还是在一起的。

在这段时间,家长要给孩子信心,送孩子去的时候引导孩子,开心的事情,有好多一起玩的朋友,喜欢孩子的老师。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温和而坚定,自己也要淡定,送孩子走,自己的分离焦虑也要小,不要自己的紧张情绪感染孩子,否则孩子会分离焦虑更严重。鼓励孩子,积极正面管教孩子,自己坚定,孩子很快就适应。

幼儿教育转念,幼儿教育转念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孩子还没有需要面对“分离焦虑症”的时候,家长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应对分离的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一、让孩子适应独立的空间

在平时的生活中,给自己和孩子适当的空间范围,而不是和孩子随时随地的在一起。

幼儿教育转念,幼儿教育转念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例如,孩子在客厅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可以去厨房煮饭,去房间里看书等。让妈妈离开孩子的视线。但是,在孩子喊妈妈的时候,要及时的回应,让孩子知道,妈妈只是去忙了,而不是不见了,妈妈一直都会在的。

在家里人有空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帮忙看孩子,自己外出一下,让孩子对于妈妈不在家里,不在身边,有很好的意识,而不是,一旦看不到妈妈,就害怕、难受、大哭。

(图片来自网络)

二、要给孩子树立独立的观念

平时生活中,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做,培养他的独立性,让孩子知道,他不需要爸妈的帮忙,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例如,让孩子自己刷牙洗脸,自己吃饭,自己洗碗,自己洗澡等。

三、提前建立分离的观念

在孩子要上幼儿园前,最好是两三个月前,就告诉孩子,他长大了,要去幼儿园学习,要早上去学校,下午爸妈再接他回家。

并且带他去幼儿园外面看看,瞧瞧,让他内心有一种,因为我要长大了,这是我必须要去的,是每个小朋友都需要做的事情。

同时,平时,多带孩子外出游玩,让孩子到广场、公园小孩子多的地方玩,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同龄的孩子,并且能和小朋友们玩在一起。

(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只要让孩子提前有了分离的意识,又习惯短暂的分离,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就能减到最低,并且很快的适应分离。

看到“分离焦虑”这个词,我想起了《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跟爸爸分开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是不舍,都是难过,有的孩子会痛哭流涕,比如大王嗯哼,再比如吴尊的儿子

宝宝从1岁左右开始,跟妈妈分开就会变现出不安,甚至痛哭。

其实,分离焦虑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因为孩子从小跟熟悉的人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依恋关系,而随着她的长大,他意识到自我存在,一旦离开内心便会有不安全感,就会通过哭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想找回一丝安慰,找回内心的安全感。

分离焦虑是必经阶段,但是如果宝宝长时间哭闹,情绪不稳定也不利于宝宝发育,因此妈妈需要智慧一点,狠心一点来帮助宝宝解决或者缓解心理焦虑。

1、做好分离缓冲。

这个意思就是妈妈或者亲人离开之前要跟孩子说清楚离开的时间、理由,让孩子心理有个谱,让他知道妈妈会回来,同时孩子交给他比较喜欢的人来照看,他也更容易接受。

这点大姑姐就做的非常好,孩子3岁的时候就能允许妈妈出去干这个干那个而且不会哭闹。

2、分开的时候妈妈不要表现出依恋。

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有面临“分离焦虑症”。我家两娃都是在我身边长大的,在我休完产***去上班时,孩子就面临着与妈妈的分离焦虑;等孩子再大一点,爸爸去上班时也会哭闹一会;等到孩子上幼儿园时,“分离焦虑症”达到顶峰值。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度过这些时期?

首先,出门前习惯与孩子说再见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哭闹,每次出门都是偷偷溜走,这会让孩子很恐惧,很没有安全感。这样次数多了,孩子每时每刻都紧盯做父母,就怕他们一不小心不见了,总缠着父母不撒手。

为了让孩子尽早适应与父母的短暂分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离开家的时候,要主动跟孩子说再见。孩子大点时还可以说说回家的具体时间,慢慢孩子就懂得原来爸爸妈妈出门了还是会回来的,也就不会太过紧张与父母分离。

其次,孩子六个多月后就需带孩子多外出走走

六个月的孩子很喜欢与父母、照顾者之间互动交流,也懂得积极回应。这时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户外活动活动。

一方面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见识不同的事物,让孩子多看看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一方面是可以开拓孩子的活动范围,而不总是待在家里;另外一方面,待在家里见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走出家门可以为孩子尽早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

再次,在家提前与孩子一起预演分离

在孩子快上幼儿园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扮演去上班的爸爸或妈妈,在家的宝宝;扮演去上幼儿园的宝宝,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等。

在排练分离的步骤与动作时,要有一些仪式化的动作。比如:拥抱、亲吻、叮嘱、说再见,回家时拥抱、递拖鞋、搬椅子、端水等。这样的演练将为真实的分离做好积极的准备。

最后,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上幼儿园时,因为离开熟悉的亲人,熟悉的环境,孩子的分离焦虑达到最高值。父母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走出分离时的痛苦,除了在上学前多带孩子熟悉就读幼儿园,认识老师与小朋友,还得提前在家里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会穿脱衣服、穿鞋袜、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渴了会主动要水喝、碰到有需求会告诉老师等。孩子只有自我动手能力强,才不会过分依赖家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才不会觉得事事不如意,将会更加自信的尽快适应新环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教育转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教育转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