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怎么折射教育思想,怎么折射教育思想的内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折射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怎么折射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把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到老师身上而不是自己?
  2. 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你觉得这样的说法对吗?

什么把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到老师身上而不是自己

感谢邀请

一个优秀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至教育自心上来。神说:与改变别人的行为相比,改变自己的行为容易的多。帮助孩子从帮助自己开始,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我们变了,孩子就变了,所以小编认为,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父母得先做改变,当父母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怎么折射教育思想,怎么折射教育思想的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

孩子身上的问题,是对自身的映射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

2.孩子并没有问题

怎么折射教育思想,怎么折射教育思想的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存在问题的孩子,只存在问题的家长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心”一直健康,“心”怎么可能有问题呢?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是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3.让孩子天然生长

教育孩子的路任重道远,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多,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孩子是他的职责。

怎么折射教育思想,怎么折射教育思想的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一方面体现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无限扩展了老师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些家长比较功利的教育思想。

古之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诚然,老师可以教授我们很多的知识,也可以帮我们指点迷津,解决问题,但是老师每天面对的孩子是一个班,而教学模式都是这样“一锅端”,很难照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相信老师能把孩子教好,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已经发挥了作用,奠定了孩子拥有好习惯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前期的教育没有实施好,孩子一大堆毛病了,再往老师那里一送,就能变好了。

涉及到孩子教育的问题,包含着方方面面,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通过幼儿时期不断练习形成的,同样,一个坏习惯也是在小时候积累起来形成的。要改变一个坏习惯或者说引导孩子纠正错误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

的确,老师在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心理变化,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方面,更专业,更有方法,效果也更好。但这个是要进行个别培养的,是需要家长和老师沟通好,老师愿意承担教学以外的教育责任,对你孩子进行引导。

家长千万不要以自己不懂教育,也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就把这个主要的责任推给老师,寄希望老师能把孩子教得很好。

作为家长,是爸爸或者妈妈,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担当起对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言传身教,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你觉得这样的说法对吗?

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原生态家庭决定一生?和这种说法相近还有,父母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天花板有多高,孩子的眼界就有多高等等。这些说法看似正确,却也存在漏洞。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轨道,未来孩子和父母都要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转,可能孩子小的时候依赖父母,受父母影响多,一些行为习惯,带人接物和父母接近,但这不是绝对的。

以前文化不普及的时候。很多家庭的父母都不识字,但也能培养出很优秀的孩子。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古代的很多有成就的读书人都出自农村

之所以现在众说云云,说法不一,就是因为现在的家庭结构变化,小家庭结构,过去的家族教育不适应这种现状,现代的家庭教育没有成熟的理论系统,过去的又不能参考,所以,才有这样或那样的说法。

父母对孩子影响大吗?很大!起决定影响吗?不一定。

个人的教育完成依赖三方面的力量,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互为补充,单纯的强调一方面的作用,都是不成熟的。

“孩子是其父母的折射”可能得不到普遍的认同,但家庭教育范畴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有可能产生对小学生巨大负面的影响。虽然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在公共场合,却争先恐后地在公交车上与人抢占座位,甚至为了争教室中的前排位置而大动干戈;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为孩子盛饭、端水,恨不得连作业也帮他做了;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欺负同学等严重的品行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对此,有人很形象地将其总结为“5+2=0”定律,即学校训练有素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当然,对大多数家长而言,首先看重的是学生考试成绩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

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固然重要,但[_a***_]与技能不是万能,它解决不了道德和非智力因素问题。实践证明,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较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复杂。同时,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存在着促进和延缓智力因素发展的制约功能和作用,存在着不可补救或难以补救的“不可逆性”的教育内容。现实生活中,重分数轻行为习惯培养现象还非常严重。其中一方面就表现为学校的养成教育操作实践先行,理论指导滞后的状况非常明显,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不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且随意性很大。这可能与教育者对养成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有关。教育活动中也就自然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为什么说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这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的观点一直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折射,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父母的问题是因,孩子的问题是果,父母经常想让孩子改变,且没想改变自己,不改变自己而单方面要求孩子改变是不可能的,往往只会把矛盾激化,因为,因的方面没有改变,果的方面自然难以改变。


生活中,我们常常埋怨孩子各种问题:脾气不好、爱粘人、行动拖拉等,可是却忽略了问题孩子根本不是天生的,他们的背后往往站着问题家长

1.如果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可能是因为你和他的身体亲密度不够,他渴望和你接触。

2.如果孩子撒谎,可能是因为你曾过度指责他的错误。这需要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那孩子会慢慢改变这个“毛病”的。当然,当孩子“被指责”的压力小了,也就不需要说谎否认了。

3.如果你家孩子缺乏自信,可能是因为你给他的建议比鼓励多。强调孩子的优势,鼓励孩子勇于尝试,获得成功体验越多的孩子就越自信。

4.如果孩子不敢坚持自己的意愿,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就被当众训斥。即使是在兄弟姐妹或亲友面前,父母们也别这样做。

5、如果孩子的嫉妒心强,可能是因为你经常拿娃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6.如果孩子稍微不顺心就***脾气,可能是因为你对他的表扬不够,他只有在行为不当时才能获得你对他的关注。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宝宝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7.如果孩子没有礼貌,可能是耳濡目染,从爸爸妈妈或身边人那里学来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之中,身教更重要。比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让、使用礼貌用语……在一个父母说话全都轻声细语的家庭中,是培养不出说话喜欢大呼小叫的孩子的。反之,如果家长平时就不注意对待长辈的态度,那么孩子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不懂得尊重长辈。

8.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呢:专制型、权威型、不参与型还是纵容型?选择在于自己。


是对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长时间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接人待物以及思想都会影响到孩子,正所谓晨露湿衣。记得小时候我妈待人很热情大方,谦虚有礼,至今很多镜头刻在我脑海中,让我也具有了这种品质,受益终生……

我觉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家庭的***、家庭的交际圈等,都铸就了坚实的阶层壁垒。有句话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曾经有个高考状元说过:我觉得社会不公,我之所以成为状元,是因为我父母是外交官,他们给了我良好的教育和交流机会。而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就享受不到这一切。我能成为第一并不是因为我比他们努力,只是因为我比他们多了这些而已。大家觉得原生家庭能决定一生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折射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折射教育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