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孟子教育思想地位,孟子教育思想地位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孟子教育思想地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孟子教育思想地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孟子在春秋的社会地位?
  2. 在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方面,孟子和荀子各持什么观点?
  3. 孟子提出了什么学说?

孟子在春秋的社会地位?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之为亚圣。他不仅宣扬“仁政”,还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洗去了诸如墨家等诸子百家的学派思想,纳入到儒家学派的思想中来。

孟子教育思想地位,孟子教育思想地位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孟子本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由于周朝时期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庶出的贵族在经历几代之后,如果没有什么突出贡献的话,的地位就非常低微了。孟子的祖先孟孙氏就经历了这一过程。孟孙氏衰微后,孟子的祖先就从鲁国搬迁到了向邻近的邹国。

在孟子年纪尚小的时候,孟子的父亲就去世了,只有母亲一人培养他长大,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虽然由于家道中落,母子二人身份变得低微,但孟子的母亲仍是有着贵族的眼界和修养。她深知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就有了后来“孟母三迁”的典故。

孟子教育思想地位,孟子教育思想地位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也正是有了母亲对孟子的严格要求,孟子在启蒙阶段就经手了比较良好的教育,后来师承孔子嫡孙子思的***门下,系统的学习了儒家思想,冰兼有学习其他各家思想,相互比较、相互对照参考,才有了后来孟子身后的文化功底。

在教育对人发展作用方面,孟子和荀子各持什么观点?

(1)从“性善论”出发,孟子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眚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这四 者是仁义礼智的四端。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于学习,就可 以成为圣人。

(2)在人性论问题上,旬子提出了“性恶论”,说明人的本能中并不存在仁义 礼智等道德品质,如任其发展而不加节制,必然使社会产生混乱,这就否定了先 天道德论。任何人的道德观念,皆非本性固有,而是“积伪”的结果,也就是由 “性”向“伪”转化的结果。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任何人 只要肯努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就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孟子教育思想地位,孟子教育思想地位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孟子提出了什么学说?

  孟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政治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孟子教育思想地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孟子教育思想地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