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论语教育思想之教育目的,论语中的教育目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论语教育思想之教育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论语教育思想之教育目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孔子的《论语》何为论语?

孔子的《论语》何为论语?

《论语》是孔子一人一说,一事一讲,一地一说,散杂不拘形式弟子们传业解惑,教授做人做事道理的讲述。论,即讲述、讲道;语,即说的话,记录说的话语。是孔子讲说的,不是孔子写的,是被其***整理归纳成册而流于传世的。

《论语》为什么叫“论语”呢?什么时候开始称《论语》的呢?

论语教育思想之教育目的,论语中的教育目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论语》这个名字是后来才有的。而这个名称的使用,开始于汉朝以后。

两汉时期,《论语》一书或者单称为《论》,如《隶释》卷八载《衡方碑》文:“仲尼既没,诸子缀《论》”,《论》即指《论语》;

或单称为《语》,如《后汉书邳彤传》引《论语》原文,谓“《语》曰,一言可以兴邦”;

论语教育思想之教育目的,论语中的教育目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或别称为《传》,如《汉书·扬雄传赞》:“《传》莫大于《论语》”;或别称为《记》,如《后汉书·赵咨传》引《论语》原文,谓“《记》曰:……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字有两个读音,lún和lùn。表示伦次、编排的意义时读lún。

《论语》是由孔子***记载、保存、提供并初步整理的,由再传***添加的,记录孔子与部分***言行及个别学习内容的“片段”式散文集。

论语教育思想之教育目的,论语中的教育目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部散文集虽然编次并不严谨,但二十篇的内容相对还是有侧重的,并且还是有一定次序的。“论语”的“论”取“lún”音正是表示这是一部按一定次序合编的语言记录的意思。当然《论语》不单单记言,还记了事,只是命名忽略记事而已。

《论语》各篇篇名不是中心内容的概括,仅是取开头的两个字或三个字作为篇名,以便称呼而已。如第一篇开头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故名《学而》篇;第十五篇开头一句话是“卫灵公问陈于孔子”,故名《卫灵公》。

篇下分章,章往往是一个语段。如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的章短,只有一句话,如“君子不器”;有的章比较长,已发展为一篇文章,如《先进》第24章。

朱熹《论语集注》把全书分四百九十九章。

《论语》每章的内容都是独立的,章与章之间不一定有联系。每篇由若干章构成,不一定有明确的中心,仅仅是编在一起而已。个别人认为,《论语》篇章编排是“匠心独运”,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从重复出现的内容看,《论语》编辑得很马虎,是大致归类的产物。把《论语》的整理者看成了神仙一类的人,把不是一朝一夕的语录片断连起来解读过于牵强。

但是,《论语》有的篇大致有所侧重。朱熹《论语集注》就指出:《学而》“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八佾》“皆论礼乐之事”;《公冶长》“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述而》“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先进》“多评***贤否”;《子张》“皆记***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

《论语》,读音为“lúnyǔ”,是孔子及其***的言论合集,被称为“中国第一书”。《论语》被称为孔学的“圣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之一,西方人对于孔子的认识,也主要来自于《论语》。南宋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结集而成为“四书”,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自《论语》开始,孔子赋予了“君子”一词道德品质的属性,给君子设定了忠诚、守信、仁爱、坚定等理想化人格,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成为两千多年来所有读书人对自身理想人格的最高追求。

另外,出自《论语》的成语有一百多条,如见贤思齐、巧言令色、安贫乐道、和而不同因材施教、见义勇为、既往不咎、不耻下问、文质彬彬、战战兢兢、任重道远、后生可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成语语言凝炼,寓意深远,两千多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论语》推崇的德治,是孔子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被中国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德治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以身作则,注意修身与勤政;二是要重视对人民的道德教化,“德主刑铺”。德治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至今仍有其现实、积极的意义!

以上是我读《论语》的几点浅见,请大家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论语教育思想之教育目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论语教育思想之教育目的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