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自强教育思想,自强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强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自强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自强是什么排比句?
  2. 知行合一自强有为校训?

自强是什么排比句?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自强。自强是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使我们勇于面对面前的问题;自强是我们面对社会的承诺,使我们展现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境界;自强是我们成熟的标志,使我们勤于思考、敢于承当、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自强是我们锻炼毅力的表现,使我们在千百次的跌到中再一次站立起来;自强是我们对父母老师的回报,使我们学会感恩、回报社会。我们自强自立,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知行合一自强有为校训?

张作霖于1923年组建了以兴邦御侮为办学初衷的东北大学。第一任校长王永江在首届学生开学典礼上,针对当时年轻人浮华之气日盛的情况,力诫他们不存虚浮侥幸心理,对学业实事求是,少说话、多做事,因此题写“知行合一”四字校训勉励青年学子。

自强教育思想,自强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28年8月,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并捐献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用于兴办东北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小学。他在东北大学对学生的讲话中说:“我很希望诸君,要坚定了志向,各用自己之所学,全国学者都能如此,则中国自强矣。”自此,“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便成为东北大学师生薪火相传的精神信念与人生理想

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的阴谋。东北大学的诞生和成长与东北大地的命运紧密相连,谱写了一段悲壮沉重的爱国主义历史

“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东北大学的校歌也反映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和文化。1929年,张学良校长邀请刘复(刘半农)、赵元任分别为东北大学校歌作词、作曲。刘复是中国近现代与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齐名的风云人物。赵元任是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列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这首校歌的谱写,也成为中国高校校史的一段佳话。

自强教育思想,自强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出自中国传统典籍。“自强不息”源于《易经》中乾卦的象传,其词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反映了“生生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其原意是天总是刚劲强健而运行不止,君子观此象而感同身受,因而奋发图强,永不停息。后人多取“自强不息”以鼓励、赞誉人们意志坚定、奋发有为、不断超越、自强自立的人生志气和精神风貌。“知行合一”出自明代心学***王阳明的《传习录》。《尚书·说命中》提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后,知行学说成为中国哲学重要范畴。由此可见,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在争取自由解放的抗争探索中,“自强不息”成为激励和鼓舞全民族的精神号召。东北沦陷后,东北大学作为东北地区的文化旗帜和精神堡垒,其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意义更为特殊,更带有一种悲壮的气息,既激励了东北大学师生,又鼓舞了全民族。

如今,东北大学继承优良传统,坚持“自强不息、知行合一”,这成为东北大学师生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的一个代名词

自强教育思想,自强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

第一任校长王永江在首届学生开学典礼时,题写了“知行合一”四字校训。“知行合一”语出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所谓“知行合一”,不只是讲一般的认识实践关系,更重要的是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与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本着这种实践的、辩证的“知”“行”统一的办学思想,东北大学在建校初期就力戒纸上谈兵,开始创办东北大学工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巩固所学。从现在的视角看,东北大学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传统可谓源远流长。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不断汲取时代进步的养料,并被赋予更加深刻的内涵。现在看来,“自强不息”,就是要继承并发扬东北大学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努力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为一流高等学府;“知行合一”,则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与行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学风、文风,接受、传播科技与人文社科的新知识,既用高科技武装头脑与技能,又以新的人文文化涵化精神与心性,做到既能言又能行,言行一致。“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东大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永恒精神信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强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强教育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