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唐人教育思想,唐人教育思想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人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人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人李石编著的什么是唐代著名的兽医教科书?
  2. 很多人都会读“悯农”这首诗。能了解并能做到的人多么?为什么?

唐人李石编著的什么是唐代著名的兽医教科书?

我国最早的兽医著作是《司牧安骥集》。一般认为是唐代李石(?~845)所撰。

李石818年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仆射、宰相等职。本书是他在838年前后任行军司马时,收集当时医治马病的重要论文汇编而成。原书早佚,最早的新刊校正本刊于刘齐阜昌五年(1134),时未题作者和写作年代。

唐人教育思想,唐人教育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都会读“悯农”这首诗。能了解并能做到的人多么?为什么?

谢谢邀请!我是诗词哪些事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唐人教育思想,唐人教育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唐人教育思想,唐人教育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悯农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相信很多人从小就知道这首诗,珍惜粮食的思想从小就深深扎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珍惜粮食,例如现在社会大力提倡光盘行动,有许多人忠实地履行了这些倡议,从前的话,我们也许会看到很多大吃大喝的社会现象,然而随着国家的大力的提倡光盘,这种行为越来越少,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在践行着悯农所表达的思想,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的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从小接触的教育根深蒂固,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我们懂得珍惜两个字的意义更能体会悯农。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幼儿园的三岁小孩都会背诵,更别说很多的成年人了,诗的大意为:

临近中午了,农民伯伯依然头顶着烈烈炎日,在弯腰一丝不苟地锄着禾苗间的杂草,大颗的汗珠顺着脸颊哗哗而下,滴在长有禾苗的土地上,瞬间溶于土里。大家都知道盘子里米饭啊,每一粒的粮食都是辛辛苦苦才得来的。

现实的情况却是:虽然连三岁小孩都会背诵,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了解《悯农》,却做不到珍惜粮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快餐店、食堂等地方,人们很多馒头、饼(包括菜)等吃一半,甚至只咬了几口就扔掉了,令人相当地痛惜。在食堂里,60后、70后在珍惜粮食,不浪费这方面做的要比部分80后、90后、00后要好,这和他们童年经历过的物质匮乏年代有莫大的关系,对于饥饿,他们有更深的记忆。

我们国家目前虽说粮食基本能够达到自给自足,但近年来,进口粮食的数量愈来愈多,一旦达到一定的上限,如果粮食掌握在别人手里,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民以食为天”,吃饭其实是天大的事情,如果饭都没得吃了?其他的一切事情就是空谈,真诚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粮食,古人尚且知道并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人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人教育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