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伟人教育思想,伟人教育思想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伟人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伟人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孔子在学习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孔子学习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态度。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这实际代表了学习者的三种不同的态度境界,由低向高的三种境界。仅仅凭借功利目的推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之人与功利学习者不如以学习为人生最大乐趣的人。处于这个乐知者境界的人,会自发探索更广阔的领域,在未来的漫长人生中保持强大的学习习惯,他会领略到一种人生中真真的无限自由和无阻无碍,超越日常生活的羁绊与无聊。而当初在同一起点的功利学习者和乐知者最终将会体悟到人生的艰难和空虚。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关教育的思想至今仍被人称颂和传承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天分的人,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孔子还提出了具有思辨色彩的认知标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孔子提出了对待学习的谦逊态度,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孔子认为,不论是培养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掌握知识,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基础上,以现在的话说叫做有学习需要才能有学习动机;必须使学生自己对问题能加以深入思考,获得切实的体验和感受,才是有效和可靠的。为了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孔于反对注入式的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

如今启发式已成为广大教师“授人以渔”,教学生“会学”的重要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必须注意创设愤悱学习情境,必须启发学生感悟自得,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经过自己反复训练形成能力,用《学记》上的话说,教师只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通过设疑,鼓励和启发学生求异探新,感悟自得。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领会到开动脑筋、探求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劳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孔子有句论述学习方法的名言,叫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它精辟地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在孔子看来,学习先要立志,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即要“志于道”,立志于把握和实践“道”。当然,要“志于道”,还需要有实现“道”的能力,所以孔子亦把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素养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他针对当时一些人一味追求知名度甚至虚名的现象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宪问》)这是说:古时候的学者求学是为了丰富、提高自己,而当今的学者求学则是为了知晓于人,以便在社会上博得名声。他反复强调:“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卫灵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宪问》)“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里仁》)孔子的这一思想强调学习的重要目的应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素质教育基本精神上应是一致的;对今天我们学术界存在的那种不作扎实艰苦的科研工作而急于成名的学术浮躁之气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谋名利的***学风,不啻一剂医治良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伟人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伟人教育思想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