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中国古代环境法思想教育,中国古代环境法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古代环境思想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古代环境法思想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能否简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2. 孟子有哪些教育思想?

能否简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关于“法”的内容,若细化来看,法家之法的范围包括经济上的重农抑商,政治上之废除世卿世禄,以及治道上对人治和德治的反对。

诚然,法家思想之法的具体内容肯定不止经济、政治、治道这几个方面,只是这几个方面比较突出,也相对比较有代表性,所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中国古代环境法思想教育,中国古代环境法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重视农耕:重视农业为富国强兵打基础

首先,战国时期人们主要生活物资来源还是依赖于农民耕地,但是农民耕地艰苦,获利相对不多,而商人仅仅只是转手,就能赚到农民辛苦数天都无法赚到的钱财,这大大打击了百姓耕种的积极性。这种情况若是在和平年代,可能不会显得太过突兀,但是在战国时期,就有必要重视。

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除了招揽人才以外,还需要富国强兵,而耕种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经济来源之基础,如果农民没了耕种的积极性,富国强兵又从何说起。

中国古代环境法思想教育,中国古代环境法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法家学派中的代表人物大抵都很重视农耕,例如李悝在魏国就曾经在土地分配问题上提出过相应策略,而商鞅也提倡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的说法。李悝也好,商鞅也罢,他们对耕种的重视虽然一定程度上打压的工商业发展,但是却大大增加了百姓进行农耕积极性,继而为行军打仗提供充足粮草,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作用

2、废除世卿世禄:高位能者居之

在战国时期这个生死存亡的战乱年代,如果高位还不让能者居之,那么国家危矣。这个时候,因世卿世禄而身居高位的人明显成为国家的“负担”。颇讲究实际效用的法家思想家自然不会让国家***损耗在“靠出身但没本事”的人手中,继而在政治上主张废除世卿世禄的传统制度而法家许多代表人物也因这一主张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毕竟此举属实实在在得罪国内贵族,这些便是后话了。

中国古代环境法思想教育,中国古代环境法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反对人治和德治:严刑峻法为主,术势为辅,以此保证君主绝对权力

在治道上,法家的鲜明特色就是反对人治和德治,且主张严刑峻法,在主张严刑峻法的同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还告诫君主要把握术势,以此来有效控制当时社会。

法家之所以反对德治和人治,大抵是因为各法家思想家基于战国时期这个大环境,发现人会沉溺于欲望,继而“从利而动”。以韩非子来说,韩非子认为尧舜时期的德治和人治已经不受用了,战国时期属于诸侯相争的大战乱环境,诸侯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取一定的策略富国强兵。而韩非子所提出的策略,便是以严刑峻法辅以术势来巩固王权,借此保证君主的绝对权威,继而让举国上下在君主的指挥下逐步强大。

也就是说,在韩非子心里,“竞于道德”的尧舜时代已经过去,诸侯国想要强大,必须依靠智谋加实力来取胜。同时,人治和德治太难把握,毕竟 人心在复杂的利益面前往往多变。于是,基于以争夺为时代主题的大环境,以及人因欲望在利益前多变的倾向,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十分反对“人治”和“德治”,主张严刑峻法,并告诫君主主张严刑峻法的同时需辅之以“术势”,借此牢牢掌控国家,继而在战乱大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

4、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法家之法的内容,主要分为经济、政治、治道这几个方面。因为古代属于农耕社会,要强兵,就需要粮食足够,所以法家在经济上重视农耕;同时,战国时期之诸侯相争需能者上位,所以靠“好出身”而被供养的贵族在法家眼里就成了多余,于是法家在政治上反对卿世禄制。同时,因为时代主题属“争霸”,同时又观察到人之在欲望下从利而动的倾向,法家继而在治道上反对人治德治,提倡严刑峻法,并告诫君主辅之以术势,以此巩固君主的绝对权力。

孟子哪些教育思想?

一、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特性。孟子认为,人先天就具有四种善的萌芽: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是后天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后天完善的道德其实就是先天“四端”的展开。孟子不仅提出了“四端”说,而且提出了“良知、良能”的观念以推广“四端”说。所谓“良知”,即不经过考虑而生来就具有的知识。有时孟子统称为“善心”。他认为善心不仅是先天性的和非功利性的,而且具有平等性,***相同。人性是善的,一个人道德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内部。但不否认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一方面将固有的善端保存并扩而充之,使其成为善德,另一方面担负着把丧失的良心寻找回来的任务

二、理想人格“内圣外王”是理想人格,重视道德完善甚于治理天下国家才能。“大丈夫”应该有着崇高的志向和伟大的精神境界,有着对正义行为的高度自觉性,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气节。

三、道德教育的内容。仁、义、礼、智四德作为道德内容。仁是发自内心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状态,是内在的东西,义是仁的外化与推衍,是外在的道德行为。礼是行为的准则,智是辨别是非的智慧孟子注重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以血缘关系核心的***道德内容,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也是孟子整个教育目的所在。四、道德教育的方法


(1)存心寡欲,自然属性和道德属性价值意义不同,其中有大小贵贱之分。(2)尚志养气。立大志,舍生取义。它是一种以正义培养起来的,是至大至刚之气,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3)反求诸己,道德修养方法上,最重自觉,讲究内省,主张判别行为是否合宜以自己的良心为标准,强调对社会规范再判断,与孔子(4)磨练意志注重道德修养方法和意志的锻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古代环境法思想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古代环境法思想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