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防教育 > 正文

榆社国防教育,榆社国防教育基地三块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榆社国防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榆社国防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果赵国不接受上党,还会在秦赵争霸战中失败吗?

如果赵国不接受上党,还会在秦赵争霸战中失败吗?

历史秦赵争霸的分水岭在长平之战。

在秦代,上党郡范围广大,包括如今的河北涉县、晋中榆社、左权、长治、晋城东部(西部的阳城沁水属河东郡) 一带。如果上党郡直接落入秦国手里,我认为对赵国至少有三个劣势:

榆社国防教育,榆社国防教育基地三块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在政治上,秦国赢得攻韩之战的胜利,开拓大片土地,极大提高了秦国对外扩张的信心和士气,同时打击了赵国抵抗的信心,给赵国统治阶层和百姓形成强大的政治压力。

2、在军事上,仔细看一看上党郡的位置和地形,它处于太行山与河北平原的接壤地区,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是秦国通向赵国的要地。秦国一旦占领此地,不但边境距离赵国的都城更加近了,而且出击赵国时居高临下,非常具有军事优势。因此上党郡在军事上对秦赵两国都相当重要,而赵国占领该地则将国防线向西推进了一大步,更有战略纵深。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大增,秦国要灭六国是既定方针,不会改变,所以如果秦得到了上党,虽然短期内赵国不会有危险,但长远来说,秦国迟早会对赵用兵,到那时一个上党郡再加秦国的几年发展,赵国将陷入完全的被动。

榆社国防教育,榆社国防教育基地三块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上党赵国也不是没能力染指,在长平之战以前,赵国就军事实力来说是有能力和秦国匹敌的,再加上韩国的帮助,打败秦国可以说是有较大把握的,尤其是在秦国是远征,而赵国是据守的情况下,赵完全可以和秦打持久战,消耗战(也就是廉颇的打法)来拖垮秦国的,只可惜赵王用错了人,派了赵括去抗秦,将原来***开的局面彻底玩崩。

所以,就当时的形式来看,赵国不接受上党,那就是变相的削弱自己而强秦,接受上党的话,反倒可以强大自己己而弱秦,在接受上党这件事上,赵国的决定没错,错就错在赵王用人不当,致使赵国不但没得到上党,反而损失了精锐士兵,使自己元气大伤。

会败的更快。

榆社国防教育,榆社国防教育基地三块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赵长平之战,秦是攻方,赵是守方。理应是赵国轻松点,秦国的困难之大,难以想象,长平之战搞了三年,意味着那么多人要吃粮食啊,还有人要运粮食,10袋粮食运送,路上运送人员就得吃掉9袋,到达目的地的只有1/10。你以为就完了?粮食是种出来的,主要劳动力能打仗的都上战场了,都是老弱妇孺种田啊。(事实上为了运粮还举行了其他大量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比如修建蜀道,修灵渠,后来李白还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天梯石道相勾连)

而赵国呢??基本没有什么复杂的运输需求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工程要做,也就打仗,种田两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长平之战第三年,赵国已经吃不消了,国家没粮了反观秦国自然粮食够吃!

也正是赵国已经撑不住了,耗不起了急于求成,想赶快打完收工搞生产,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阵前换将(将主张守的廉颇换为主张攻的赵括)。如果没有这些粮食危机等其他危机,赵国还是会取守势的,想消耗死千里来犯之敌。(其他危机就不说了,基本原理类似,理应处于优势的赵国基本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反而远道而来的秦各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像外交,建设什么的)

长平之战(其实任何战争都是)是一场综合国力的比拼,这场持久战比拼的结果是赵体力不支,想速战速决,结果中了计被全歼,即使不换将,估计赵国内部也快内乱了,没办法国力跟不上,将军士兵再行也不济。

如果赵不接受上党,那么秦国的版图会更大,粮食自然会更多,(仅仅以粮食举例,包括各方面)将来打起来更吃的消别人的消耗战。而赵国呢,并不是明主,赵武灵王能改革发展有可能时间内国力增,可是国家的王是他儿子,他被他儿子杀了,取而代之,没有远见,也不会做重大改革,短期内国力不会更强,

加上廉颇已经老了,不太可能参加未来不可预知的大集团战争。

长平之战是收取上党后打的,也就是说赵的综合国力是变强了的。版图变大了嘛。

总结,1.秦本来就强大,再长平之战时期优势尽显霸气侧漏2.赵国没有改革的可能,不可能一夜之间,几年内更加强3我们见到的赵国的强是长平之战时期的,其接受了上党,比以前强了点,与秦比仍然处于下风,如果上党被秦拿走了,赵更是处于下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榆社国防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榆社国防教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