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指挥员怕战厌战思想教育,如何化解指战员心理问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指挥员怕战厌战思想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指挥员怕战厌战思想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苏德战争时期,斯大林签署的227号命令饱受诟病,但为何有人却说它挽救了苏联?

苏德战争时期,斯大林签署的227号命令饱受诟病,但为何有人却说它挽救了苏联

如果时间上看来,在签署第227号命令先后东线战场的局势确实发生了惊人的改变,这项命令发布于1942 年7月28日,这时苏军的整个南翼防线已经崩溃,德军的两大集团军群分别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做快速的挺进,整个南翼苏军在进行大范围的撤退。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攻势都陷入了停顿,又过了一个月苏军发起了强大的反攻,一举合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并在此后的整个冬季中一直处于不断的进攻之中。从溃退到进攻苏军的转变是如此之快,而第227号命令正好处在这个节点之中,所以说它挽救了苏联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但是真正让苏军在1942年能够转败为胜的关键并不在于苏军在顽强防御,而是及时的战略撤退。在德军的夏季攻势初期,南翼的苏军并没有进行硬性的防守,而是进行了充满弹性的防御,他们不再像1941年那样死守不退,而是在德军每每突破之后及时的选择了撤退,这样虽然德军在南翼的攻势非常迅速,缺始终没能围歼掉苏军的主力部队,他们有组织的撤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德军的战线被极大的拉长了,这大大增加了掩护兵力的需求,德军的进攻力量被大大削弱了。随着战事逐渐转入静态化,苏军在擅长阵地战中的优势得到显露,德军却失去了他们最擅长的机动作战优势。

指挥员怕战厌战思想教育,如何化解指战员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在1942 夏季南翼苏军的有组织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中,确实出现了许多毫无秩序的恐慌性的溃退,这主要是由于下级指挥官的组织不力所致,这种恐慌很容易蔓延到更多的部队。也正是因此,斯大林才下达了第227 号命令,以最严厉的惩罚来恢复军队纪律和士气,这确实对苏军的战斗力增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每一个苏军指战员都明白他所担负的任务和责任,军队的士气和纪律焕然一新,尤其在斯大林格勒这样的血腥战役中,苏军正是依靠铁一般的纪律才能最终守住这座城市,让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

苏德战争时期,斯大林签署的227号命令饱受诟病,但为何有人却说它挽救了苏联?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当时战场环境分析

一方面,斯大林签署第227号命令是在苏军面临德军强大进攻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莫斯科战役以后,苏德双方都在为1942年的夏季战役作各方面的准备,但是,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对德军到底在哪个方向发动进攻还摸不准底细,这是因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从莫斯科撤退以后,70个师的德军以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为主力,在莫斯科以西勒热夫和维亚济马一线作顽强防御,他们不主动进攻却做好了重新向莫斯科进攻的态势,这让斯大林非常忌惮,在莫斯科方向也加强了防御力量,以防莫斯科战役胜利的果实重新落入敌手。

指挥员怕战厌战思想教育,如何化解指战员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一方面,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以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和战线太长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对***的渴望和就地取材的愿望促使德军将夏季战役放在了南线。为了分散苏军的兵力,德军统帅部破天荒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由A集团军群主攻高加索,以夺取那里的油田和战略***,由B集团军群作牵制作战进攻斯大林格勒,德军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在南线抢夺战略***,二是在斯大林格勒牵制作战既可以牵制高加索的战斗,又可以在占领斯大林格勒后对莫斯科形成迂回作战态势。

但是,当德军B集团军群在6月份开始对斯大林格勒进军时,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并没意识到斯大林格勒会成为主战场,直到7月初,德军保卢斯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群进展顺利,德军将第4装甲集群派到高加索方向,苏军统帅部才想到把斯大林格勒作为主战场,以此打破德军的两路进攻策略。7月17日苏军统帅部决心防御斯大林格勒时,斯大林才着急在这里的苏军并没有做好完全防御的准备,才下达了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同时派华西列夫斯基亲自到前线督战,并不断向斯大林格勒增派兵力。

从7月12号苏军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到7月17日展开防御作战再到7月28日斯大林下达第227号作战命令,说明苏军将重心向斯大林格勒战场倾斜,德军统帅部也不得不于7月30日重新将南下的第4装甲集群调头北上增援B集团军群,但为时已晚,苏军已经阻断了北上的去路,这才有了对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包围之战。直到11月19日朱可夫发动“天王星行动”,德军才紧急派曼施坦因组建顿河集群营救保卢斯。

指挥员怕战厌战思想教育,如何化解指战员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斯大林战役的整个过程来说,苏军打的是一场遭遇战,因为在6月份时,苏军并没意识到斯大林格勒战场的重要性,直到德军进占斯大林格勒以后,苏军统帅部才醒悟过来,这也是苏德双方为什么在巷战和背靠背战斗中打得那么激烈的原因。

当然,第227号命令不单单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体现出来,在其它战场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命令,只是在这场战役中,斯大林单独强调了不准撤退的重要性,为苏军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下了重要的政治基础。但如果说是第227号命令挽救了苏军,这个话就有点过了,真正使苏军赢得这场战争的是苏联军民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加上盟军的增援和世界反法斯战线的统一。

当时苏军弥漫着一股思想:反正领土大,退点没关系。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苏联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其实都在欧洲部分,如果真的退到西伯利亚,那里地虽大,却没有多少人,更可怕的是,德国占据的地区包括油田,足够支持战争机器运转。苏联想打回来几乎不可能。所以不能撤退了。

再有227号命令是针对指挥官的,详细读一遍就会发现并不针对士兵。兵熊一个,将熊一窝。

此命令其实也不是赶尽杀绝,惩治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继续回去打仗。

所以这道命令是有积极作用的。

苏联有黑的,但没必要胡乱黑。

第227号命令由苏联国防委员会及斯大林签发于1942年7月28日,整个文件译文约为2700余字,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一步也不能撤!恐慌制造者和懦夫必须就地灭绝。

残酷的命令对应残酷的时代背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节节败退,虽然借助冬天的优势,在莫斯科城下扳回一局,但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1941年底,苏军从北南两个方向对德军发动反攻,南路越过刻赤海峡,进攻克什米尔的德军,北路试图歼灭围攻列宁格勒的德军并收复迭米扬斯克,但由于苏军战斗力有限,两次战役均告失败。尤其是南路,德军在曼施坦因元帅的指挥下,在刻赤战役中完全击溃苏军。

1942年5月,苏军在铁木辛哥元帅的带领下发动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德国称为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由于苏联低估了德军的战斗力,加之自身组织混乱,战役以失败告终,此战德国战死两万人,苏联红军战死超过7.5万人,被俘23.9万人。损失坦克1249辆、火炮和迫击炮2026门,刚刚有所好转的形式又开始恶化。

随着1942年夏季的到来,德军战斗力得到回复,又发动了新一轮攻势,德国大本营不在把莫斯科作为主动方向,而是在哈尔科夫大量歼灭苏军以后,转而进攻高加索地区,虽然苏军吸取教训,避免了被德国围歼的命运,但战场形式却越来越不利。

1942年6月,双方投入重兵,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大决战!

1942年7月28日,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回到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前线情况,斯大林对战况忧心忡忡,责令华西列夫斯基当天制定新命令,对战场士兵和军官行为进行严厉约束,这就是第227号命令。

其实在此之前的1941年8月,苏联就出台了270号命令,对投降的士兵和家属做出严厉惩戒,但斯大林认为还不够,第227号命令的出台,彻底断绝了一线士兵投降的念头。

看过电影《兵临城下》的网友可能对电影中的督战队记忆犹新,士兵在德军和督战队的前后夹击中无奈的死去,这种场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并不罕见,但也并非苏联独创,德国也有类似机构,专门处决那些擅自撤退的逃兵和试图投降的士兵,还专门成立了戴罪立功连和赎罪营,把那些犯了错误的士兵打发到一线当炮灰。

227号命令和270号命令极大了***了一线官兵斗志,此后苏联投降士兵数量大大减少,作战也更加勇敢,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几乎是每条街每栋楼都成为血肉战场,苏联士兵宁死不退,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指挥员怕战厌战思想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指挥员怕战厌战思想教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