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防教育 > 正文

民国防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国防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防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张允和是谁?生平事迹是什么?
  2.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张允和是谁?生平事迹什么

张允和(1909.7~2002.8.14)

安徽合肥人,祖籍江西(先祖早年迁至安徽),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毕业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打老虎”运动后离职。1956~1964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联络小组组长,工作义务性质,故允和自称“家庭妇女”。晚年致力于写作,著有《最后的闺秀》、《昆曲日记》等书,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允和1933年结婚,育一子晓平、一女晓禾(早夭)。

民国防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北京这个名字还是明代成祖以后的事情。

在成祖之前,北京叫做北平,也不是明的首都,首都是南京

民国防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元代,北京叫做大都,宋代则叫做南京。

明成祖篡权以后,将首都迁到自己地盘,所以才将北平改为北京,直到明朝灭亡。

满清入关以后,因不适应南方的气候,颇有病死,只能将首都设在比较靠近关外的北京。

民国防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而民国建立以后,又把北京改名为北平。

一则在于当时首都是南京,所以北京这个名字是错误的,自然应该改为北平。

二则北京是一座满族人的城市,超过9成都是旗人,是革命的对象,改名也是必须的。

直到今天,你去台湾旅游,他们的地图上是没有北京的,只有北平。

这个问题说简单很简单,中央***行政部门一纸令下,北京改名北平。说复杂很复杂,牵涉到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等北方地方实力派的较量,所以还得从头说起。

1927年5月,日军为了阻扰南京国民***北伐,出兵山东济南并制造了“五卅惨案”。奉系张学良、杨宇霆等呼吁“停止内争,一致对外”。6月2日,张作霖通电退出北京,未料在返回沈阳途中遭到日本关东军暗算而身亡。

奉系军阀与冯玉祥势不两立,更倾向与恩怨不深的阎锡山接洽平津接收问题,北京外交团看法相似,担心冯玉祥曾受苏俄援助的背景“有共产色彩的疑虑”,较为接受更像“传统北方军人”的阎锡山。

冯玉祥表面上与世无争,私下悄悄电令韩复榘日夜兼程抢占北京。可惜事与愿违,掌握北京警政的地方维持会王士珍等人拒绝冯军入城。阎锡山在保定宣布就任京津卫戍司令,第3集团军成功接管北京、天津

别看冯、阎在接收平津地盘的问题上存在矛盾,但在建都南京还是北京的问题上,立场高度一致,要求国民***北迁。***元老吴稚晖在南京市党部发表演说:建都南京是孙总理一贯的主张,总理还要求将遗体安葬在南京;从陆地上看,南京似乎偏东,但若计算中国海域,南京则仍算适中;北京古城虽较整齐,但红墙黄瓦,不能成为革命新时代的首都。

理学家白眉初不以为然,“从中国历史的史实说明,建都北京国运长久,建都南京国运短暂。历史上北京建都有八百多年,在此建都者,代代强盛;而南京地势低洼,不据国疆上游,夏天湿热,民风文弱,在历史上曾是六朝金粉之地,萎靡之气太重”。

是年底,张学良发表“易帜”通电,宣称服从三民主义,南京国民***在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统一。南北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在建都问题上争论数月,最终以掌握中央***且得到两广地方实力派支持的蒋介石胜出。

1928年6月20日,北京正式改为北平(特别市),顾名思义就是北方已经平定。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又升为(行政)院辖市,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这一时期,北平虽不再是首都,但在教育方面仍有关键优势,拥有国立的北平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南京国民***。因为他们的首都是南京市,所以北京市就必须要改名字咯。南京市历来就是短命的朝廷,从来没有例外。中华民国的首都?从一开始就有争议第一个是南京市,武汉市也承担过首都的责任。重庆市当过陪都。北京是中华民国北洋军***的首都。混乱呐。短短不到40年的寿命的,中华民国***出现了这么多的都城。也就注定了中华民国***的短命。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随着朝代的更迭,前后共拥有六十多个正名和别称,是中外城市中历史名称最多的一个。其中,北京和北平这两个名词广为人知。那么北京在历史上为何又叫“北平”呢?这就要从明朝朱元璋说起了。

元朝末年,反抗蒙古统治者的农民大起义,如暴风骤雨席卷全国,朱元璋兼并了起义军陈友谅、张士诚的势力之后,占领了江南半壁江山,并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帅师北伐。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年八月二日(9月12日),明军攻陷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第四子朱棣于北平为燕王,以巩固北方的守卫,防御蒙古族的南犯。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燕王朱棣即位之后,鉴于威胁明王朝的主要危险仍然是来自塞外的蒙古族残余势力,首先迁都北平,并把北平改称北京,应天府为留都。明北京城的营建,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基本上竣工,前后延续了十五年之久。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正式迁都北京。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亦在北京建都,也称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并且实行旗民分居政策,也就是八旗居住内城,***和***居住外城。

清朝的统治者完全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没有什么变动,就连紫禁城在内,也只是对建筑物做了一些重修和局部的、小范围的改建、增建工作。清朝一代在200余年间大规模地开发了北京西北郊的园林风景区,营建了规模空前、华丽非凡的离宫建筑群。这就是通常所称的西北郊“三山五园”,即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和畅春园、圆明园。清代皇帝在这里观览山水,处理朝政,成为与北京城中紫禁城并重的另一个政治中心。清代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都与这一带的园林有密切关系。有人称清代北京是一南一北的“双城”制,可谓不无道理。

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清朝覆灭。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1928年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逃回东北,北洋***垮台。起初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仍称顺天府。1913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北洋***。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优秀的文化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

1928年6月4日,北洋***大帅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被炸死。同时,南京国民***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全权接收北京事务。阎锡山、白崇禧率军进驻北京后,南京国民***于6月15日宣布“统一告成”。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陈立夫提出***首府在南京,北京不宜用京字,因改北京为北平,为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

1930年6月,北平被降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这一时期,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当的优势,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1937年七・七事变后,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于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

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收复北京,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将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为首都。

北平和“西宁”、“南宁”、“东安”、“西安”等地名一样,都有美好的寓意,象征着这块被平定、安宁,要长治久安,有炫耀武功的意思。不一样的是,北平在历史上两次叫这个名字,最后又两次改成北京。

(北平城)

北平是一个古地名,在燕国时期就有右北平郡。西晋时,改为北平郡。

在1368年,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大军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北逃,明军追至古北口而止。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去“北方平定”之意。这是***军队四百年里第一次打到燕山山脉,并占领山南核心城池。之后设置北平布政司、北平都指挥使司,北平作为一个省级单位存在。

(洪武北伐)

在北洋***时期,北京依然称为北京,1928年国民***二次北伐成功,奉军与直鲁联军败退,国军进入北京。因为定都南京,且这是为数不多的自南向北统一,再次改名北平,寓意有“北方平定”,也有要进一步平定北方。

(二次北伐)

靖难之役,朱棣从北平起兵,先后占领开平、保定,之后南下,长驱直入直下南京,建文帝消失,朱棣登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国防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国防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