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防教育 > 正文

宋朝国防教育,宋朝在国防方面的教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国防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宋朝国防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宋军队的火药武器世界一流,为何不能像唐朝那样威震四方?
  2. 宋朝重文轻武,却为什么还要开设“武学”,又为什么无力抵御入侵?

北宋军队的火药武器世界一流,为何不能像唐朝那样威震四方?

首先纠正一下,北宋时虽然出现很多火药武器,但是并未广泛在军队中使用,这一点从《水浒传》中记述的作战方式就可以看出,当时作战主要还是冷兵器为主。如童贯、高俅对梁山征战以及宋江征讨方腊都可以得到证明。6

但这些不是最主要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北宋实行对武将防范很严,剥夺大将兵权,实行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局面。虽然成功的防范武将造反,但是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宋朝国防教育,宋朝在国防方面的教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就是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地位很低,而通过科举考试考上官员授官、晋升速度快,地位尊崇,当时流行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第三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政策。最精锐部队禁军从各地驻军中精心挑选,进行严格训练,战斗力较强,但是主要集中在内地大中城市用于对付内部人民起义。而边境只驻有少量战斗力一般的地方部队。所以辽,金等少数民族铁骑能轻而易举打到黄河边。

以上内容就可以看出北宋即使有先进火药武器也不能向唐朝那样威震四方。因为著名领袖***也说过:“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因素不是武器,而是人民。”

宋朝国防教育,宋朝在国防方面的教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朝在对外战争当中,获胜率高达70%,而唐朝只有50%,但在我们的印象中,宋朝不断对外割地赔款唐朝却非常强盛,威震四方,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惑:

先天不足,强敌环视

宋朝相比于前朝,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王朝。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就开始了兵祸连结的混战乱局面,直到公元960年北宋统一中国大部。由于宋、辽、夏等多个***的同时存在,整个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冲突计划,战争频繁。其中,辽国为占领中原曾多次用兵,936年占领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实力大增。作为北方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的失守使得北方的民族南下畅通无阻。

宋朝国防教育,宋朝在国防方面的教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963年平定南平和武平,965年灭后蜀,***1年灭南汉,***5年灭南唐,***8年灭吴越,逐渐统一了中原及南方,随后集中兵力攻打北汉和收复燕云十六州,开始了与辽国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

北宋于***9年、986年先后两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元气大伤。辽国占据战略优势开始对北宋展开攻势。986年,数万辽军渡河入侵中原,烧杀掳掠。1004年,辽国再度南侵,受到惊吓的宋真宗被迫御驾亲征,爆发了澶州战役。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宋国接受屈辱条件,辽国也停止南下。

到了北宋中期,与西夏、越南的战事又起。对于宋朝来说,几乎每次战争都足以动摇国之根本。

强敌环视,让刚刚统一中原的北宋几乎无力招架。连年的征战,使得两宋这390年以来,朝廷的财政收入虽然很高,但却始终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宋仁宗以后,宋朝国防开支占到了国家财政收入百八之七八十。

夺兵权,改兵制

晚唐和五代时期,军阀割据及武将叛乱的教训让宋太祖赵匡胤十分忌惮,因此他对宋朝兵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向了另一个极端。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枢密院与三衙分握发兵权和管兵权,职权分割,互相牵制,用来减弱中央武将的军权。一系列的改革,导致地方没钱没兵,甚至军队的高级将领也是由文官担任。

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主要为灾民和流民、营武***、土民,还强制罪犯从军。到了北宋中期,为应付与西夏之间的战争,也招募异族为藩兵。虽然军队数量庞大,但真正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却很少,大部分士兵都只为了混口饭吃,战斗力低。加上朝廷“崇文抑武”,在对外的态度上一味的求和,自然影响到军队的士气。

战马靠“进口”

自唐朝中期起,中原王朝失去了西北的天然牧场——河套地区,无法自己培育优良的战马。宋朝的战马主要靠“进口”,造价极高。而北方民族作为当时的敌人,只卖给大宋阉马,让宋朝无法大规模培养骑兵。

因此,步兵依然是宋朝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在宋军中占到了六成以上。火器在宋代形成了一定规模,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即便应用了再精良的装备,步兵在敌人铁骑的侵略下,也难以对抗。在没有骑兵的情况下,宋军无法像唐军那样利用骑兵围歼敌人,只能利用步兵坚守。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北宋是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是历史的进步。北宋***取募兵制,通过考试、选募等选拔军事人才 ,士兵职业化、终身化,兵农分离,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军工手工业发展,制造技术突飞猛进,火药兵器进入实用阶段。自宋太祖建立宋朝始,北宋***建立了火药作坊,制造了火弓箭、火炮等燃烧性能火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武器,世界领先,对世界兵器发展起了巨大推进作用。

如此先进的技术,又有发达经济基础做支撑,为什么没有向唐王朝那样威震四方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北宋军事政策决定。(1)文治天下,重文轻武。文官典兵,武将居从属地位,皇帝虽易掌控,但也限制武将积极性,主动性,致出类拔萃的将领不多。(2)将兵分离,禁军三年一期的更戍制,虽然限制了将领兵权,但“元戎不知将校知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将帅对士兵训练、装备、素质、特长不了解,兵将无法有效沟通,致战力下降。(3)募兵制致士兵职业化,终身制,老兵、弱兵、游手好闲者充斥军营充斥,训练废驰,士气低迷,战力日下。(4)军队的盈利性经营。军队从事经营活动,虽可缓解军费拮据,但宋军的经营贸易活动早已违背初衷,泛滥无度,度化军风,涣散军心,致战力下降。以上是宋军羸弱的原因分析

二、客观因素:(1)强大的北方邻居 。跟唐遇到的那些抢了就走的匈奴、突厥不一样,宋北方的辽帝国,已经从游牧发展成农耕文明,兼有幽云十六州发达的农业 ,集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保持了北方民族彪悍和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宋军即使有先进的火器,遇到这样的对手,也只能俯首称臣了。再看西夏和后崛起的金帝国。西夏1038年建国后,不久就开始了对宋的掠夺战争,宋军一败三川口,二败好水川,三败定川砦。仁宗以后,宋每年都向辽、夏两国贡银娟等。金国崛起后,更加彪悍,先灭辽,又攻宋,掠走两个皇帝,至此北宋灭。(3)马源。缺少马源,以步兵对阵北方强邻的骑兵,当处下风。这是北宋被灭的客观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不多说了。

以上是北宋经济发达,武器先进,但不能威震四方的原因 ,不当之处,请指教。

军队思考“我在为谁而战。??战后如何?功臣”功臣想“我回去能得到善终么?”

皇帝想“地方小好管理,干嘛要那么大地方?尾大不掉!!!”

百姓想“我为那么多赋税都给谁了?”

北宋当时火药武器虽然先进,但其威力还没达到决定战场胜负程度,直到明朝,火药武器更为先进,也不能完全决定输赢。虽然袁崇焕在宁远城下击败努尔哈赤。

北宋疆域其实很小,除了南方基本达到我国现有疆域外,西南云南为大理国,西边青藏,甘肃大部为吐蕃,宁夏陕西一部分为西夏,北边太行山以北及所谓燕云十六州先辽后金,都不在宋的疆域内。

究其原因,唐前的隋基本大一统及强势的***,宋开国基本承袭的后周基本是个割据***。所以,本身底子就薄。

再是宋自开国后,统一中原***基本把力用尽,其它对外战争就败多胜少,发育期遭到打击,基本就没发展起来。

宋朝重文轻武,却为什么还要开设“武学”,又为什么无力抵御入侵?

宋朝开设武学注重打仗,但是如同今人认为成龙李连杰武功历害,散打选手不行一样,宋朝武术花架子多不实用。宋军在内战时就如同军阀混战那样,许多军官和士兵怕死不敢玩命,因此战斗力不强。岳家军杨家将练兵从实战出发,他们战斗力就强于外敌。练兵和打仗敢拼敢死很重要,李云龙的兵就有亮剑精神。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而宋代就做不到这点,反而文官不怕死,武官又爱财岂能不亡。

谢谢邀请,开设武学因为赵匡胤就是以武人的身份开国,宋朝的军事一直以来都是被历史学家们所诟病,一直以来都是胜少败多,如果在不注重军事,可能连几十年都坚持不住,重文轻武只是国家的文官权利比较大,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怕后世的将军权利过大而叛乱,赵匡胤也是从周国的手上夺取了天下,怕历史重演再来一把黄袍加身

也不能说宋朝无力抵挡入侵,岳飞的岳家军打得金国落花流水,只不过国家当时奸臣当道,而且皇帝们大多都是贪图享乐之辈,除了少数如太祖仁宗等大多没没有太多治国才能,只会固守疆土明哲保身,当徽宗钦宗被金国抓走之后,宋朝就偏安江南,不敢让岳飞收复疆土,高宗怕迎回两帝之后自己的皇位不保。

谢邀。

有这么一个武功造诣很深的人当皇帝,那对武学自然不会轻慢。宋代武举与文举一样为***考试制度, 即解试、省试和殿试。武举着重于骑马、射箭、马战、弓力和器杖方面的训练,还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军事体育教学

宋代在承袭唐朝武举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武举制度,并促进了军事武学教育制度的开展。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这个名词。之前都叫武举、武进士来着。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为福建人薛奕,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例北宋徐徽言(文进士出身,后弃文习武,徽宗授武状元)等等。


虽然也有以上的武举推选制度,但在骨子里,宋太祖赵匡胤对武人却是天生的忌惮。五代时期武人干政擅权,自己黄桥兵变的成功,无一不是武人势强的结果。所以,杯酒释兵权以后不久,朝廷就推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基本国策。他们将巩固皇权、强化对军队的绝对控制置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军事改革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枢密院制度。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各自独立,相互制约,这样有利于皇权的控制。 二.内外相维政策。宋太祖把全部军队分为两半,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使京城驻军足以制止外地可能发生的变乱,也使外地驻军合起来足以制止京城驻军可能发生了内变。内外军队互相制约,这样皇帝也就可以保证牢牢控制全国的军队了。三.兵将分离政策。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但将领不随之调动。这种方法的结果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将官不能同士兵结合,也无法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此法虽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国防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国防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