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例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思想中国文化结合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主要教育理念是什么?
  2.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3. 儒家的教育观点有哪些?

孔子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主要教育理念是什么?

只说说他的教育观点吧。

1.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把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平民阶层,彻底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例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教育目的,把人培养成君子。这方面涉及内容比较多,简单说吧,要求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3.教育内容,忠,信为核心道德教育,六书为核心的文化知识教育,六艺为核心的生活技能教育。

4.教学原则方法上,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知行结合。

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例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教师,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教学相长。

相对应的文言句子在这里就不打出来了。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其中的精华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论衡》当中。

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例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充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即文人、鸿儒为主要目标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形成强烈的学术民主思想。解放旧的思想观念,破除传统守旧的教育权威,在当时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文人:知识渊博,融会贯通。能理论联系实际,对政治上提出批评指正。为日后成为优秀的行政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鸿儒: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不受前人的思想所约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新的知识。其明显的特征是“精思若文,连结篇章”“兴论立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学术人才,是文化学者中的最高级别。

王充认为儒家学术有益于政治,诸子百家的学术同样要学以致用。善于学习的人,“其于道术,无所不绝”。知识越广博,思考得越深入,他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从政的能力也就越强。读书是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现实的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实践出真知。

学知与闻见:圣人的“独见之明,独听之聪”,都是在实践经验中所得。圣人的预见能力并不是“不学自知,不问自晓”,而是在实践中的积累比常人更为丰富,有着更为准确的经验和知识。

思考与求是:王充强调“以心原物”,是通过经验和知识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一因素。通过闻见与学问,推知事物的依据,再进行充分的理性思考,作出正确的决定。

问难与距师:要求得真才实学,必须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理。“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不崇拜古代圣贤的思想权威,对于孔孟的言行如有自相矛盾,也敢于提出质疑和否定。

王充提倡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激发学习的思维,通过激烈的辩论,以启发双方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对原有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从而推陈出新。

王充强调环境与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反对“生而知之”,强调“学而知之”。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重视活学活用的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信师是古”,提倡“问难探索”的学风。对后来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论衡》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无神论著作,以不畏***的大无畏精神,追求真理,明白是非。因直指官方神学化的儒学,公开抨击“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灵怪异”,而被列为***,不得留传,直到东汉灭亡,才重见天日。此时的王充已过百余年

王充(27—约***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也非常著名。他反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说,提出“元气”说,认为“元气”是天地万物的基础,人也是由天地之气而形成的,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此外,王充还反对有神论,认为人的生命与精神,均以“精气”为物质基础,

“死而精气灭”。土允曾作《可孔》和《刺孟》等篇,反对需家古是今非的观点,提出“汉高于周”的历史进步观点。王充的主要著作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今仅存《论衡》。他的思想对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

王充的教育思想以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尤其是他“不避上圣”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学术民主精神。他敢于破除传统,批判权威,给人以耳目新之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一)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问”  

王充认为:“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问难”。这是一种盲目迷信的恶习,为了“证定是非”,他主张“问难”。他说:“苟有不晓解之问,迢(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道于理?”他大胆写了《问孔》、《刺孟》等文章,并具体指出孔丘之徒不能“极问”和孟何某些思想的模糊与混乱。所有这些,不仅对于打破盲目崇拜孔孟的迷信思想,揭露当时儒家神学的虚妄有重大作用,而且他从正面提出“极问”“问难”,反对“信师是古”等积极主张,是对师生关系、古今关系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反对“记诵章句”,主张“贵通”   

王充对当时教育上但拘一经,或只记诵章句、训校文义的风气,作了深刻批判。他认为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他还批评当时的文吏教育“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巧法,河私为己,勉赴权利”,认为这种急功为己的道路是错误的。同时王充也指出儒生“不览古今”的通病,认为“不览古今,论事不实”,他极力主张要“博览”,认为“人不博览”,就不能“闻古今”、“见事类”、“知然否”,这就犹如目盲、耳聋、鼻塞一样,不成为人了。他还主张人的知识应该“无所不包”,纵要了解“古今行事”,横要通晓“百家之言”。同时对于所学知识,要能应用,正面提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贵通”,“贵及能用之也”。王充的这种主张,在“师法”、“家法”之严的东汉时代,无疑具有很大的积极、进步意义的。  

王充根据当时社会的情况把知识分子分为了五类分别是文吏、儒生 、通人、文人和鸿儒,这也是他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文吏在王充的五类培养目标中是最低的,这类人之接受过一些简单的识字教育,但是成人以后一般并不是依靠自己的本领而是靠自己的门第家里的势力、攀权富贵最终走到仕途的这条路上;二是儒生:这类人对儒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不能博古通今很多时候并不能令人满意;第三类是通人,这类人知识量比较丰富,博古通今,但是不能够很好的把自己所教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第四类是文人:这类知识分子在知识量丰富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对当时的实际政治发表自己的评论和看法;第五类是鸿儒:这类知识分子是王充培养目标中的最高层次,这类人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博古通今,除此之外他们有着非常好的创新能力,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受前人的影响会摆脱前人的束缚充分根据当前的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充的一生过的非常的清贫,不愿意趋炎附势63岁辞官回家,教授终生。

试题回顾:

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 )

A.雅儒 B.文吏 C.大儒 D.鸿儒

答案】D。解析:王充认为教育目的主要培养五类人分别是文吏、儒生 、通人、文人和鸿儒。其中最高的目标是鸿儒。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汉代的教育家的思想

【难度等级】★★

儒家的教育观点有哪些

首先,毫无争议的是,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以才被称为万世师表。他在教育上的观点,直到今天仍有宝贵的价值,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应当首先看看孔子对于个体先天天赋和后天差异的看法。

论语.阳货》有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也就是说,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是因为其所处的环境、[_a***_]习惯所造成的。

那么既然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又看到,《论语.卫灵公》有云:有教无类。

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不论任何阶级、任何出身的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来完善自身。孔子的学生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不乏像颜回、子路、公冶长等平民阶层的学生,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张平民教育、有教无类的圣贤。

那么孔子老人家的教育方法呢?四个字:因材施教!

在《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子路和冉有问了老师同一个问题:学到一个东西是否要立即去实行?而孔子给子路的答案是否定的,给冉有的答案却是肯定的。这让公西华十分不解,就问老师:您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呢?孔子回答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也就是说两个学生性格不一样,子路好勇果然,性格莽撞,所以我要敲打敲打他;而冉有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要鼓励鼓励他。

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性格不一样、基础不一样、成长环境也不一样,那么教育他们的方法也不一样。而对于我们目前“批量生产”式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思想无疑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还有什么呢?孔子最早提出并倡导启发式教育,他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这就是说,教学要掌握时机,要掌握火候,启发和引导,应该在学生思考过后,而不是直接把答案摆在面前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今天,仍然可作为我们教育方面的指导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都以自己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儒家的教育观主要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论述如何加强统治阶级思想道德教育及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

孔子的教育观 ,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儒家的教育观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和深化的过程。对世人的价值观影响深远。

孔子学院影响全球,有利于弘场中国传统文化 ;有利于中国国际影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以前的教育只是官方的贵族子弟,平民百姓的子弟得不到读书教育。孔子的春秋时代,社会***,礼崩乐坏,文化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孔子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开办教育,培养贤能,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创中国历史上私办学校的先例。

孔子的教育特色是有教无类,打破教育只是针对富家子弟,而是实行教育面前***平等。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读书学习,接爱教育。不分贫富贵贱,不论年龄大小。孔子致力于扩大教育范围,***三千来自周边各个不同的国度。

有教无类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众生一体都有善性,***皆有德才兼备的可能性,***皆为尧舜禹。接受教育的人群,有智商的不同,有能力的大小,有品质的差异。但是只要通过优化教育,***都可以品学兼优。

有教无类的实施,提高了全民素质,维护了社会稳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材施教是针对个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的不同,实施不同方式的教育。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志向以及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教师,学校,家长都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学而优则仕是鼓励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者,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个别有才能者不愿为官,孔子也并不劝说,而只是尊重他们的人生选择。人各有志,各随所愿。

儒家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釆众长,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奋斗长才干。

儒家教育以“仁”为核心,以人为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教诲民众修身齐家,胸怀天下,兼济万民。儒家教育观点在各个时代有所不同,有所发展,与时俱进。

在儒家教育强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一代又一代儒家精英,是那样温文儒雅,鸿儒硕学,一展气宇不凡的儒家风范。


儒家的教育观点主要是:一,通过办学培养德行再学知识;二,明道乃心怀天下;三,学而优则仕;四,读万卷书;五,因材施教;六,仁、义、礼、智、信、孝、爱;七,严师出高徒;八,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综上教育观点对中国和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谢悟空相邀:

孔子的教育观点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对国家的统治和婚姻的家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稳固"的作用!

1国家统治的"稳固“八个字(三纲五常包含八个字内不重复)

孝:对父母的孝心

悌;对兄弟姐妹的谦让、对子女的慈爱

忠:对国家君主(或老板)的服从

信:对处事的原则

礼:对人际交往的规范

义:对朋友之间的交往

廉:对做官廉节不爱财的信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