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陆九渊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术,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陆九渊教育思想实践学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陆九渊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陆九渊的思想?

陆九渊的思想?

当时著名的理学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是宋明两代主观唯心主义----“心学” 的开山祖。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陆九渊受孟子思想的启发,用孟子“先立乎其大”、“心之官则思”,以及“求放心”等命题,来阐发二程理学中“心性”的层面,使理学的本体论更偏于主观,而与道德践履的思想趋于逻辑上的统一。他的思想体系一般被称为“心学”,因为这个思想体系是从“心即理”这个命题出发来展开的。

陆九渊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术,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陆九渊认为,需要通过“切己自反”来“发明本心”,即所谓“先立乎其大者”。如果这样做了,即使“不识一字,亦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陆九渊所讲的“心”,这个“心”包括了他自己的心,朋友的心,千百载之上圣贤之心,千百载之后圣贤之心,自然是客观的“心”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指最后那个“我之心”,因为只要“尽我之心,便与天同”。因此,他的这个与“理”等同的“心”,基本上是指作为主观精神的“我之心”。这个“我之心”是根据孟子“万物皆备于我”而来。既然自己生来就具有“天之所与我”的“良知”和“良能”,只要将这种先天的良知良能发挥出来,使之充分发生作用,做到“尽我之心,便与天同”。因此,他又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陆氏哲学体系中的“心”,既是人身之本,又是天赋的***道德,也是宇宙的本源。它在不同的时空以及在人身中,作用都是相同的。这个“心”,是凌驾于一切之上,而又不脱离“吾心”的主体精神。“心”与“理”是同一的、相通的。因为他认为,万物之理不外是“吾心”的感悟,即所谓“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这样,他就把客观的“理”融和于主观的“心”,从而将二者统一起来,然后再把“心”扩大为宇宙的本原。

陆九渊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术,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陆九渊思想的主旨是“发明本心”。“本心”一词出自《孟子·告子上》,朱熹注“本心”为“羞恶之心”,实际为本来固有的仁义之心。他说:“仁义者,人之本心也。”他把心提到本体的高度,认为“仁即此心也,此理也”。 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

陆九渊提出核心命题“心即理也”说,意思是本心就是天理,仁义礼智就是天理。他说天理、人理、物理只在我们心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企图由此证明所谓“天理”即封建等级秩序、封建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是恒久不变的。

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万物和人都有理,人与万物不同的是人具有心,有超时空的能力

陆九渊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术,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陆九渊和朱熹曾在鹅湖展开过有关“理”与“气”的大辩论。他曾在朱熹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君子小人喻义利章,听者泣下。

他批评朱熹的理学“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家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日积月累地追求外在的知识

陆九渊的心学理论虽不严密,但他的思想言论却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和后来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陆九渊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陆九渊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