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不启不愤不悱不发教育思想,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启不愤不悱不发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不启不愤不悱不发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谁说的?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
  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悱的意思是?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之一,可以理解为孔子对学生教育的一种指导原则和态度。这句话强调了孔子希望学生表现出一种平和、内敛而又坚定的态度。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道德品质。他认为通过自律、谦虚、宽容和克己等美德的培养,学生可以成为君子,为社会做出贡献。

不启不愤不悱不发教育思想,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愤指不轻易发怒或愤怒。孔子教导学生要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情绪,不要轻易被外界的困扰所干扰,以保持内心的安宁和思考的清晰。

不启指不骄傲或狂妄。孔子希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谦逊,不以自己的优势而傲慢对待他人,而是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

不悱指不懦弱或畏缩。孔子鼓励学生要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要退缩,而是要勇敢地迎接挑战并努力克服困难。

不启不愤不悱不发教育思想,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谁说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论语》这本书,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在没有到学生非常努力想搞清楚问题,但是仍旧想不明白的时候,先不要去引导、开导学生,在没有到学生明明心里是明白这个道理,却又无法将其完整的表述出来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学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

文言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不启不愤不悱不发教育思想,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释】(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2)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3)隅:音yǔ,角落。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赏析】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悱的意思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汉语成语,解释: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出自《论语·述而》。

悱:形容内心悲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在教导学生时,如果学生还没有努力想弄明白、还不能完善表达出来,就不要去启发他或开导他。

只有当学生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才去启发他;当学生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才去开导他。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思考和体验,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孔子在《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宋代理学朱熹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由此可知,“悱”的含义是想说却无法完善地表达出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启不愤不悱不发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启不愤不悱不发教育思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