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双减后的教育思想定位,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思考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双减后的教育思想定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双减后的教育思想定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孟子有哪些教育思想?
  2. 现在的教育方向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3. 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你怎么看?
  4.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孟子哪些教育思想?

关于孟子教育思想有几个尤为重要

其中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这个思想无为是非常先进的,同时提倡民贵君轻的思想,但并未得到很好的支持和认可。

双减后的教育思想定位,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肯定了人性生来是善的,他主张人要清心寡欲,不要为物所累,他一心寄民,其中《孟子》这本作品中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思想

同时,他还表达了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主张舍生取义~

双减后的教育思想定位,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邀请。☺首先,孟子是个大教育家,而且是非常热爱教育的***。他说人生有三种最大的乐趣,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说明孟子是个热爱教育岗位老师

孟子的教育思想丰富而深刻。主要的教育思想如下。

一是教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他说,君子尚志立志,要做个具有平治天下高尚理想道德的人。

双减后的教育思想定位,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孟子要学生专心致志,做学问不能三心二意,必须持之以恒的努力。他说挖井挖到一半不出水,那是没有坚持的缘故。

第三,孟子要老师教给学生以规律,严格学生的行为,这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四,孟子要学生积极发挥主体能动性,老师只能教给学生以原则,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左右逢源。孟子把这个思想叫做欲求自得。

第五,孟子讨厌好为人师的人,要求老师1必须做学习的榜样,否则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手机回答,不到之处,敬请指教。谢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好玩的国学

孟子教育思想是以其“心性论”为发端。孟子的教育理想、教育内容、教育作用教育方法以及其他教育观点都是以“心性论”为基础。孟子之“心”可视之为正、正是、正心、正道。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求其放心和复其本性。这可称之为“正是”。孟子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正是”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先秦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孟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发扬者,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好为人师,热爱教育事业,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形成教育思想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孟子认为人性先天具有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等“四心”,是为仁义礼智之端,所以人性本善,“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 我也 ,我固有之也”《孟子 ·告子上》。人生本来就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 “良能”。在这个意义上,人性、人格是平等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进而,孟子又指出人性有两个发展方向,发现、保持、扩充自己的善性,沿“人性本善”的方向发展 ,就会成为君子;意识不到仁义礼智植根于自己内心,不注意发掘培养本善的心性, 一 任其食色之性膨胀,就会成为小人。

孟子认为,教育要想取得成功,除了教育者的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者的积极主动之外,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很重要。他指出教育的首要作用在于启人心智。他认为人性中固有之善只是一种稚嫩的胚芽,一般人因意识不到而无法注意培养它,通过教育,可以帮助人去思求、扩充 、发展这种善性,“存其心,养其性”《尽心上》。由于客观环境作用于人性变迁,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习染中的人,必然会丧失善良本心,孟子强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寻找回失掉的善性,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1、孟子申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明人伦”。他强调不论什么时代,兴学校、办教育的目的都是“明人伦”。

2、孟子强调道德培养的首要问题是教育学生立志持志。他认为作为“士”而言 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尚志”,何谓“尚志”?他进而释之,“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 ,非其有而取之无 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 ,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教导学生要志于仁义,坚持自己的理想。

3、孟子格外强调意志锻炼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遭受的磨难和困苦其实正是对个人意志的最好锻炼。他肯定逆境对道德修养、聪明才智的提升有重大作用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痰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尽心上》。

一、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特性。孟子认为,人先天就具有四种善的萌芽: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是后天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后天完善的道德其实就是先天“四端”的展开。孟子不仅提出了“四端”说,而且提出了“良知、良能”的观念以推广“四端”说。所谓“良知”,即不经过考虑而生来就具有的知识。有时孟子统称为“善心”。他认为善心不仅是先天性的和非功利性的,而且具有平等性,***相同。人性是善的,一个人道德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内部。但不否认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一方面将固有的善端保存并扩而充之,使其成为善德,另一方面担负着把丧失的良心寻找回来的任务

二、理想人格“内圣外王”是理想人格,重视道德完善甚于治理天下国家才能。“大丈夫”应该有着崇高的志向和伟大的精神境界,有着对正义行为的高度自觉性,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气节。

三、道德教育的内容。仁、义、礼、智四德作为道德内容。仁是发自内心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状态,是内在的东西,义是仁的外化与推衍,是外在的道德行为。礼是行为的准则,智是辨别是非的智慧孟子注重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道德内容,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也是孟子整个教育目的所在。四、道德教育的方法


(1)存心寡欲,自然属性和道德属性价值和意义不同,其中有大小贵贱之分。(2)尚志养气。立大志,舍生取义。它是一种以正义培养起来的,是至大至刚之气,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3)反求诸己,道德修养方法上,最重自觉,讲究内省,主张判别行为是否合宜以自己的良心为标准,强调对社会规范再判断,与孔子(4)磨练意志注重道德修养方法和意志的锻炼。

现在的教育方向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不好说啊,涉及面很广,很官方啊。(以下是我个人见解,有不妥之处请批评谅解)

且看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我觉得这就是我国的教育方向。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兼具的会主义接班人。

至于说如何培养?个人觉得德智体美劳既然把德放在第一位。那么,肯定是要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好人!品行善良,言行一致再加上有智慧,那绝对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

再来看下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都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我觉得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所做的努力,都可以说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方法吧。培养出有知识技能懂得方法,然后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端正的学生。

另外还有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_a***_]观,教学观,评价观,师生关系,德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等等方方面面都是在为了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做出努力啊。这些都是要教师去落实,去灵活运用,为的就是好好培养学生。

或许,我说的不全对,总结的也不够到位,请谅解~

教育的方向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识教育,第二层次是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教育,第三层次是思维能力教育。

至于培养人才,总体上应该是金字塔型,基础是专业技能人才,中层是运用管理人才,高层是顶尖创新及大局观人才。但有一条线贯穿其中,就是基本素质能力。

教育不是制造工具,不是生产考试机器,也不是培养出一个个被枯燥的知识填满大脑,而四肢不勤、无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书呆子,更不是造就出一个个高分低能、有能无德的残废人,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孩子要能自信地走向明天与未来,教育所给他们的除了相应的文化知识外,还应该给孩子们以高尚的的品德,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意志,积极的心态,坚韧的毅力,健康的身体,全面发展的能力。

要给孩子这些,要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就应该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从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出发,远离喧嚣与浮躁,抛却功利与短视,坚守一个教育人的良知和使命,做遵循规律的教育,做对孩子负责,对社会担当真教育。

家长培养孩子是多方面的。可是不知道国家需要那个方面的人才,没明确的规划。

国家根据实际情况,要在那些领域重点培养孩子,将来学习能用上。

现在,实际上是都具备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生,出来没有在高等教育领域工作。实际上是人才的浪费。

具备高等教育的人,能为国家作出什么贡献呢?目前,没有作用,所学并没有所用。

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的专业的领域。

我认为要培养一个能自立自理,学习社会上生存的技能,学方法,明事理,懂法律认识生活生命的真相与世界接轨。不要一味刻板的教知识做作业说教社会上实际上用不着的东西,不要***,让孩子们用眼看用心体会。主要要教育好一个好的人材,从小有强大的内心,按人的特长性格分别去教育成一个自信有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材。体育要加强,思想品德要认真,自然科学,地理,政治,这些课不能马虎。教学要愉快轻松,不要那么紧张严肃。教成书呆子,没的好大用处。没有好身体,没的过硬心理素质,也是没益。不切实际不明真相搞形势虚伪的一套也是糊弄下一代。跟不上国际眼光目标,也是落后的。

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你怎么看?

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现代化八大理念的提出,认识很浅薄,不敢做评判,谈谈自己的想法。

1.“以德为先”我觉得非常好!

现在的社会人比较浮躁,急功近利,把追求财富放在第一位,这本身没有错,谁不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见利忘义,连人性都泯灭了!教育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所有的人,尤其是“德”!以德为先有助于重塑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不仅追求物质财富,也要追求精神财富!

2.我觉得应该把教育公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教育公平关系到家家户户,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大的不说,就说说小学校区热,可以说让大家脑袋都嗡嗡的吧😄!校区房的价格犹如火箭一般,蹭蹭往上涨啊!究其原因,不就是教育***的不公平吗?多校划片我认为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学校的师资水平这一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名校与普通校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而且,我买了房子都不一定能上名校,我还想去,那么怎么办,大家都能明白,我是不是还得有动作,成本不仅没变小,还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愿望是美好的,盼着能早一点实现!

现代化的教育具有七个方面的特征: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国际化、人性化。

科学化

主要指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改善,在尊重社会要求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和证据,确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与管理方式,科学实施教学与管理活动

民主化

主要指管理理念的改变,民主治校、师生平等、家校共建、开放办学,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法制化

依法施教、依法治校,让教育活动有序、有效地展开,师生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数字时代,师生隐私与数据安全的保障、技术与教育***的边界等,成为新的问题。

社会化

最重要的是教育要培养社***需人才,要求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评价等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放办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近年来,全社会对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视和需求,正是这种社会化的体现。

信息化

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相关产业链已经成熟并正处于信息技术结构换代的过程中;尽管在结构、效率和实际效用方面仍有不足,但在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过程、教育组织与管理方式等方面,已经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国际化

国际化不仅包括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内容、模式、技术,还包括积极对外展示和传播中国的文化、经验、模式。

人性化

教育兼具私人性与社会性,既为人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培养人才,“以人为本”是总书记所说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落脚点。面向未来,人性化的教育至少要满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多样化、终身教育这四项需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非常好,围绕了一个中心点——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于其中每一点都是现代文明所认识到了的。然而,在近期内中国现行体制下却显得空洞,即使全面发展,择才标准依旧不可改变用分数衡量人。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得教室“爆棚”,一个班六七十位学生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自古以来的“填鸭式”落后教育方法没有改进,靠着人口基数大及全社会对学生施加的压力逼迫学生“高分低能”。如果展望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老师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可能还需要一辈人。

随着AI及大数据科学的发展,相信教育格局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AI将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并有效监督学习进度、掌握学习难点。

学校场所将主要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社交、艺术、专长的场所。语数理化等课程的学习将是在家在学校相结合。

将来的人才培养偏向于专长,社会的择才标准也将针对专长。这才是一个尊重每一位公民个有特性的文明社会,而非记忆力好的就当官,记忆力差的就做苦力。

社会有那么多好的东西,可我们的学生都学了什幺?当老了,知识沉淀下来后,才发现,自己剩下的只有中国文字!课程有严重的缺陷!应重视传统性,实用性!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描红,着色,拼图,拆装玩具是最好的方法。

教育现代化的必然之举!

教育实践性,德本位,人本位,发展性,成长性,因材施教,终身学习,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等等都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性纲领宗旨。是中国梦走向伟大复兴的人文性软实力基础。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制高点的坚实文化沃土!🙏🙏🙏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堪称世界级别。与之比肩者,恐怕只有苏格拉底了。这种比较必须注重时间性,比如人类第一个使用火种的人,就属于源起性质的,之后的上天入地,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人类智慧的延展。当时的教育只存在于政治世家和地主财阀之间的游戏,这种情况下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等教育思想,实属难能可贵,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为止依然大放异彩,而且依然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有教无类。

孔子主张教育不能因人(贫富,贵贱)而异,这一点就是现在来说,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各大名校聚集优势教育师资力量,使人以之为贵,如果能够统一招生条件,让所有人一视同仁的迎接竞争、接受教育,依然还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而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孔子第一个创办私立开学校,和主张“有教无类”思想,我认为这是孔子打破权贵对知识垄断的有力举措。

二,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根据不同的人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填鸭式”废材加工厂教育。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逐级分门别类,让不同特长和兴趣的人接受自己擅长和爱好的学科,相信学习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孔子的“因材施教”也体现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侧重,《论语-季氏》有云:“少之时。。。;及其壮也。。。;及其老也。。。”。

三,启发诱导

这一点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极其接近,苏格拉底也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助产士,他通过一步一步的提问,环环相扣的反问,引导协助学生孕育、创立乃至诞生学生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而不是简单直接的说出答案。孔子也主张“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教学,他在《论语-子罕》中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他在《论语-述而》亦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样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而最终由学生自己通达明了,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


四,学以致用

学而无用,教之废弛。孔子认为,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否则教与学就是一句废话,空话,教育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他在《论语-子路》中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就是如果熟读《诗经》而不能适用于内政处理,外事独立应对,读再多的书,有用什么用呢?

孔子无疑是一位超级教师,他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多,诸如“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等等学习方法;“文,行,忠,信”等等教育内容;“不耻下问”等等学习态度,都属于孔子教育思想范畴,因篇幅所限仅举以上数条,以企抛砖引玉之效,大家一起来重温孔子的教育精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双减后的教育思想定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双减后的教育思想定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