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是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儒家的教育观点有哪些?
  2. 古代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具体指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儒家教育观点有哪些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以前的教育只是官方的贵族子弟,平民百姓的子弟得不到读书教育。孔子的春秋时代,社会***,礼崩乐坏,文化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孔子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开办教育,培养贤能,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创中国历史上私办学校的先例。

孔子的教育特色是有教无类,打破教育只是针对富家子弟,而是实行教育面前***平等。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读书学习,接爱教育。不分贫富贵贱,不论年龄大小。孔子致力于扩大教育范围,***三千来自周边各个不同的国度。

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是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教无类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众生一体都有善性,***皆有德才兼备的可能性,***皆为尧舜禹。接受教育的人群,有智商的不同,有能力的大小,有品质的差异。但是只要通过优化教育,***都可以品学兼优。

有教无类的实施,提高全民素质,维护了社会稳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材施教是针对个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的不同,实施不同方式的教育。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志向以及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教师,学校,家长都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是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而优则仕是鼓励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者,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个别有才能者不愿为官,孔子也并不劝说,而只是尊重他们的人生选择。人各有志,各随所愿。

儒家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釆众长,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奋斗长才干。

儒家教育以“仁”为核心,以人为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教诲民众修身齐家,胸怀天下,兼济万民。儒家教育观点在各个时代有所不同,有所发展,与时俱进。

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是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儒家教育强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一代又一代儒家精英,是那样温文儒雅,鸿儒硕学,一展气宇不凡的儒家风范。


儒家教育思想都以自己哲学思想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儒家的教育观主要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论述如何加强统治阶级思想道德教育及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

孔子的教育观 ,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儒家的教育观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和深化的过程。对世人的价值影响深远。

孔子学院影响全球,有利于弘场中国传统文化 ;有利于中国国际影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谢悟空相邀:

孔子的教育观点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对国家的统治和婚姻的家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稳固"的作用!

1国家统治的"稳固“八个字(三纲五常包含八个字内不重复)

孝:对父母的孝心

悌;对兄弟姐妹的谦让、对子女的慈爱

忠:对国家君主(或老板)的服从

信:对处事的原则

礼:对人际交往的规范

义:对朋友之间的交往

廉:对做官廉节不爱财的信念

首先,毫无争议的是,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以才被称为万世师表。他在教育上的观点,直到今天仍有宝贵的价值,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应当首先看看孔子对于个体先天天赋和后天差异的看法。

论语.阳货》有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也就是说,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是因为其所处的环境行为习惯所造成的。

那么既然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又看到,《论语.卫灵公》有云:有教无类。

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不论任何阶级、任何出身的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来完善自身。孔子的学生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不乏像颜回、子路、公冶长等平民阶层的学生,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张平民教育、有教无类的圣贤。

那么孔子老人家的教育方法呢?四个字:因材施教!

在《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子路和冉有问了老师同一个问题:学到一个东西是否要立即去实行?而孔子给子路的答案是否定的,给冉有的答案却是肯定的。这让公西华十分不解,就问老师:您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呢?孔子回答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也就是说两个学生性格不一样,子路好勇果然,性格莽撞,所以我要敲打敲打他;而冉有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要鼓励鼓励他。

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性格不一样、基础不一样、成长环境也不一样,那么教育他们的方法也不一样。而对于我们目前“批量生产”式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思想无疑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还有什么呢?孔子最早提出并倡导启发式教育,他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这就是说,教学要掌握时机,要掌握火候,启发和引导,应该在学生思考过后,而不是直接把答案摆在面前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今天,仍然可作为我们教育方面的指导思想。

古代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具体指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一脉相承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

道家思想,就是告诉你站在山顶上如何去看风景;儒家思想,就是告诉你如何爬上山顶去看风景。


中华文明核心旨趣在道,儒家重在人道,道家重在天道。儒家人道效法天道,以使天道落实于人道中。因为人是有欲望的灵性[_a***_],必得规范引导方可“知道”,明道,践道,故早期儒家智慧圣贤制礼作乐,通过礼乐教化来引导华夏民族控制欲望在合理(人道)范围而成就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丢失教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损失);道家追求的是超越人道的天道境界(无欲),这种天道境界只有先践了人道、完整了人性,方可践行。而有无皆超越便是佛家追求的境界(实相)了。

要讲儒道的区别,应追其根源,自汉之后则演而变之,掺杂了诸多个人意志的东西,使其走向部分地偏离了原意。

《汉书 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

道家者流,盖出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儒家讲仁义,妄想把人的思想境界拉回到传说的唐尧虞舜时代,树德立贤;把社会规则拉回到周文王、周武王时代,严格君臣父子位置与社会尊卑秩序。尊孔子为祖师爷,注重按孔子的要求做事。在社会定位中,属于协助人君顺乎社会潮流,对广大民众以六经为课实施教育,循矩蹈矩,构建协调有序社会的主要力量。

道家讲经验总结,从历史发展的因果中总结概括出对待现实及未来的根本办法,主张无欲、无为、明哲保身,以免引起不利的后果。这种处世态度,一般老百姓是不大用得上的,如果身为皇帝用此术,倒是休养生息老百姓的好办法。

从古自今,做皇帝毕竟是少数人,就是这少数人中,也鲜有用道家术的。因为人的本性以自私有欲望为主,道家术有违于此,故而渐行渐远,后来流落到设炉炼丹的境地。而儒家能协助人君治理天下,再经一些有心人钻研演绎,更有利于统治者长久统治,故而官方推崇,做为天下读书人混出身的必经阶梯,得以随时而昌。

近代以来,批评儒家增多,而崇道也未见昌盛。可见作为传统文化,经过历史检验,不是一时一地可以扭转其大趋势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教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