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传统教育的发展历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教育思想发展过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你能说出中国古代儿童的教育观吗?
  2.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你能说出中国古代儿童教育观吗?

受邀回答:我只是在书中阅知,古代的教书育人主要以德,善,美为主。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对中国教育发展助于深刻影响,他的思想集中在儿童教育之中,深讨人的本性,让儿童深刻教育,懂得德,善,美的重要性!

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传统教育的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人教育孩子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条件等,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我认为,最为常见的是重视胎教和家庭教育,原因如下:

第一、 古代人最看重养胎,把养胎看作是胎教的基础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养胎专篇文中,说,“胎儿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器骨格都未形成,所以自受孕时起一直到临产,孕妇饮食居处处处都要注意”

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传统教育的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意思是说,要注重养胎宝宝在母体中的生长发育,全赖孕妇气血的滋养,而孕妇的气血是否充盈,与其摄入的饮食营养及脾胃功能又直接关系

还有,要谨慎用药,切勿滥用药物导致胎儿畸形。总之,怀孕的妇人养胎是十分必要的,要按郎中的养胎的方法,安心养胎。

第二、古代人家家重视家庭教育

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传统教育的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古代人讲究‘夫妇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妇女在家,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管教好子女,你的孩子是否有出息,能不能改变家庭生活方式,能不能要把孩子教成圣人等,这些都是母亲应该做的。

其次,从我们孩子的小学课本知识中也能体现出来老祖宗留下的教育经验,比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里面都有祖宗们教育子女成长智慧、方法和经验。

所以,我们要学习领会并去***这些好的方法和经验。让孩子在学《***规》时,不是让孩子会念会背就可以了,而是要都会孩子,句中的意思,要引导孩子依照这个去做。

总之,抚养后代,可以说是出自人类的天性;而教育后代,则出自人类对教育价值认识

希望我们这代的孩子能比古代的先人们更聪明,更智慧。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名乡镇街道的幼儿园老师,关于问题中说的的中国古代儿童的教育观是什么?封建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的时期,对于儿童的教育观有:

1、教儿宜早: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2、教子义方:主要意思是父母要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

3、信而勿诳: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4、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的感染,会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

5、量资循序:教育儿童不能求之过急,要根据儿童的才能,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地给以教育。

6、有教有爱:父母爱子女乃人之常情,但对孩子既要爱又要教,既要慈又要严,爱与教结合,慈与严相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能有所帮助。


先秦时期的典籍《周易》中就提到"物生必蒙,古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智也,物智不可不养"的早期教育思想。  汉代著名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以及宋明时期的朱熹、王守仁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幼儿教育等等。  《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就告诉我们儿童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

中国的教育观可谓博大精深,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由此我们可以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领悟出许多幼儿的教育道理,我认为古代教育观可以理解为,易经教育观、主要以***道德中心,家庭教育,教的是做人之道、私塾教育、教的是圣人之道、学徒教育、教谋生之道。古代教育主要以一种精神核心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王充的教育思想以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尤其是他“不避上圣”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学术民主精神。他敢于破除传统,批判权威,给人以耳目新之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一)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问”  

王充认为:“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问难”。这是一种盲目迷信的恶习,为了“证定是非”,他主张“问难”。他说:“苟有不晓解之问,迢(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道于理?”他大胆写了《问孔》、《刺孟》等文章,并具体指出孔丘之徒不能“极问”和孟何某些思想的模糊与混乱。所有这些,不仅对于打破盲目崇拜孔孟的迷信思想,揭露当时儒家神学的虚妄有重大作用,而且他从正面提出“极问”“问难”,反对“信师是古”等积极主张,是对师生关系、古今关系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反对“记诵章句”,主张“贵通”   

王充对当时教育上但拘一经,或只记诵章句、训校文义的风气,作了深刻批判。他认为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他还批评当时的文吏教育“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巧法,河私为己,勉赴权利”,认为这种急功为己的道路是错误的。同时王充也指出儒生“不览古今”的通病,认为“不览古今,论事不实”,他极力主张要“博览”,认为“人不博览”,就不能“闻古今”、“见事类”、“知然否”,这就犹如目盲、耳聋、鼻塞一样,不成为人了。他还主张人的知识应该“无所不包”,纵要了解“古今行事”,横要通晓“百家之言”。同时对于所学知识,要能应用,正面提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贵通”,“贵及能用之也”。王充的这种主张,在“师法”、“家法”之严的东汉时代,无疑具有很大的积极、进步意义的。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其中的精华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论衡》当中。

王充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即文人、鸿儒为主要目标,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形成强烈的学术民主思想。解放旧的思想观念,破除传统守旧的教育权威,在当时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文人:知识渊博,融会贯通。能理论联系实际,对政治上提出批评指正。为日后成为优秀的行政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鸿儒: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_a***_],不受前人的思想所约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新的知识。其明显的特征是“精思若文,连结篇章”“兴论立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学术人才,是文化学者中的最高级别。

王充认为儒家学术有益于政治,诸子百家的学术同样要学以致用。善于学习的人,“其于道术,无所不绝”。知识越广博,思考得越深入,他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从政的能力也就越强。读书是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现实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实践出真知。

学知与闻见:圣人的“独见之明,独听之聪”,都是在实践经验中所得。圣人的预见能力并不是“不学自知,不问自晓”,而是在实践中的积累比常人更为丰富,有着更为准确的经验和知识。

思考与求是:王充强调“以心原物”,是通过经验和知识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一因素。通过闻见与学问,推知事物的依据,再进行充分的理性思考,作出正确的决定。

问难与距师:要求得真才实学,必须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理。“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不崇拜古代圣贤的思想权威,对于孔孟的言行如有自相矛盾,也敢于提出质疑和否定。

王充提倡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激发学习的思维,通过激烈的辩论,以启发双方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对原有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从而推陈出新。

王充强调环境与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反对“生而知之”,强调“学而知之”。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重视活学活用的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信师是古”,提倡“问难探索”的学风。对后来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论衡》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无神论著作,以不畏***的大无畏精神,追求真理,明白是非。因直指官方神学化的儒学,公开抨击“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灵怪异”,而被列为***,不得留传,直到东汉灭亡,才重见天日。此时的王充已过百余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