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为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孔子教育救国思想吗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儒家学派的孔子大学和孟子提出的修身养性的观点 有什么异同?
  2. 孔子的仁智勇的含义?

儒家学派的孔子大学孟子提出的修身养性的观点 有什么异同?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们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质上两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首先是两人的性格上。孔子幼年家里贫穷,他的满腹才华,基本都是靠自学。他向长者请教学问的时候,都是彬彬有礼,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他教育学生,总是不厌其烦。甚至连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拜他为师。而孟子则不同,孟子的性格较刚烈,愤世嫉俗。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和孔子有所不同。孔子时期还是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尚未完全崩坏,而到了孟子的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礼乐全部抛到了脑后。孟子自视为救国救民的济世能人,他看到诸侯交战,百姓饿殍遍野,其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话。

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为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两人对“仁义”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础上,他提出的“仁”,还只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义更加形象化了,对“仁”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第三,从施政角度来说,孔子比较偏向于“复古”。他提倡恢复周朝时期的礼乐,他对礼乐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而孟子则比较激进,在他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施行暴政的君王总是一语中的,表现了他朗朗正气。

孔子的仁智勇的含义?

“智”是儒家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论语•宪问》说:“知(智)者不惑。”《中庸》也有“好学近乎知(智)”。智、仁、勇在封建社会被称为“天下之达德”。民国时期孙中山将“智、仁、勇”视为军人精神三要素。孙中山曾在《军人精神教育》第一课中讲道:“所谓精神,非泛泛言之,智、仁、勇三者即军人精神三要素。能发扬此三种精神,始可以救民,始可以救国。”在《军人精神教育》第五课中孙中山讲道:“军人精神第一之要素为智,能别是非,明利害,识时势,知彼己,然后左右逢源,无不如志。”

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为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仁”是古代儒家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义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论语•宪问》说:“仁者无忧。”《礼记•中庸》上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民国时期,孙中山把“仁”解释为“第二之要素为仁,而所以行仁之方法则在实行三民主义”。

“勇”本义指果断、勇敢,是儒家***思想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论语•宪问》中说:“勇者不惧。”《礼记•中庸》记载“知耻近乎勇”。民国时期,孙中山这样解释“勇”:“第三之要素为勇。军人须有技能,始足应敌,而又须明于生死之辨,乃不至临事依违,有所顾忌。”

“信”是古代的道德规范之一。《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孟子•尽心下》)。此后,“信”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

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为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孔子有教育救国思想吗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