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朱熹教育改革思想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朱熹的重视蒙养教育这个观点合理不,为什么?
  2. 朱熹思想的精华和糟粕?

朱熹的重视蒙养教育这个观点合理不,为什么

一、 关于教育的作用目的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他说:“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

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与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相联,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在朱熹看来,要克服“气质之偏”,革尽“物欲之蔽”,以恢复具有的善性,就必须“尽人伦”.所以,他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也明确把上述五伦列为“教之目”,置于首位,指出“学者学此而已”.

从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的思、想出发,朱熹严厉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

他认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然而,当时的学校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士人“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利禄而已”,完全违背了“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的本意.他尖锐地指出:这样的学校,其名“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教,***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其效至于风俗日敝,人材日衰”.因此,他要求改革科举,整顿学校.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道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去义”,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他对当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批评也是切中时弊的.

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熹重视蒙养教育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蒙养教育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习惯素养。朱熹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性格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该在这个时期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朱熹的这个观点与现代教育学的一些理论是相符的。现代教育学也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性格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该在这个时期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蒙养教育也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朱熹的重视蒙养教育的观点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他认为,儿童时期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而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的来说,朱熹重视蒙养教育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也需要结合现代教育学的理论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朱熹思想的精华和糟粕?

朱熹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这在今天也是有现实价值的。

“存天理灭人欲”就是糟粕。将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所以提出了以“仁”为最高修身境界的许多主张,其中“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等,带有封建时代烙印的观点,深深禁锢和危害了人们的思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朱熹的教育改革思想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