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庸的教育思想内涵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庸的教育思想内涵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修“道”。《中庸》所崇尚的“道”是“中和之道”,《中庸》体现了儒家以培养“君子”为目标的思想,《中庸》里所论述的“修道”修的是“君子之道”,同时提出要想修“道”必须先具有良好的德尚,而培养良好的道德需要通过教化。
中庸是人们修养的一种境界。人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庸之道认为,人的修养贵在坚持,贵在严以律己,时时处处都要符合中正、中和之道。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故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中庸思想的实质在世界不同文明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平衡、稳定的文化需求,具有纠偏补弊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实现和坚守中庸,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实现民胞物与、天人合一。
所谓中庸,就是恰到好处的把握做事做人的度。
《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即子思的作品,主要内容就是把孔子说过的话精选出来,加以解读。当然,这些内容涉及个人修身。
《中庸》第一章是文章核心,也是子思的思想提炼。开篇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强调“道”即自然生长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告诫人们不可违背各种规律行事。
子思对中庸的定义是“喜怒爱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什么意思呢?做人做事如果能够做到居中、和谐,万物就能够繁盛,天地不会错位。
为人处事不卑不亢,万事万物有得有失,不要太在意,不要太执着于功成名就,遇到困境,不要过于悲观,始终保持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凡事都有过得去的槛,有黑暗也会有光明,有月亮也会有太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知足常乐,居安思危,顺境中学会善待他人,逆境中学会坚强生存,随遇而安。
孔子中庸之道的理论和基础是指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谈中庸,必须要谈道,道离不开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中国圣人的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谈中庸要谈到让大家可以实践为好,也就是现代的接地气。庸的基本词义是需求,是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需求,是人和人(或物)之间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量与所付出的量。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对于这一概念,古往今来,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与古人对“中庸”的推崇不同,今天,不少人认为“中庸”是一种过时、落后的思想,甚至将“中庸”视同于折衷主义、调和主义、没有原则——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当代著名学者庞朴先生指出,中庸不仅是儒家学派的伦理学说,更是他们对待整个世界的一种看法,是他们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方法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庸的教育思想内涵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庸的教育思想内涵有哪些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92117.com/post/3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