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幼儿教育理念的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幼儿教育理念的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混龄教育最早是在德国施行,主要是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编在同一个班级里,让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实现沟通交流。在我国,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会少了一些和兄弟姐妹斗智斗勇和自我争取的成长经历。晨曦来给您盘点一下幼儿园混龄班的好处:
1、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交往环境
混龄教育模式能给年纪幼小的孩子提供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年龄较大的孩子能从和年龄较小的孩子的交往中展现自我,学会照顾别人并且能付出爱。而年龄较小的孩子则能从年龄大的孩子中学习他们的行为,对于自我成长会有所助益。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混龄班能使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得到锻炼,尤其有利于独生子女。
2、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由于年龄层的不同和认识行为的差异,在混龄班中,年龄大的孩子一般比年龄小的孩子词汇量更多,当他们进行交流时,年龄小的孩子可以从那些“高级词汇”的熏陶下获得更好的语言理解能力;而年龄大的孩子则可能由此变得更加健谈。所以在混龄班中,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3、带动孩子思维发展
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模仿家长、模仿老师、模仿身边的其他人。在混龄班中,年纪较小的孩子会对年纪较大的孩子的行为进行模仿学习,无形之中学习了对方的思维模式,提升自己的思维发展。
写在最后,欢迎关注@晨曦微课堂,孩子成长路上,有我相伴,十年教育工作者,专门研究和分享世界各国优秀教育经验和方法
感谢邀请。
我是一个蒙氏班老师,也是一个蒙氏班孩子的家长。
混龄是蒙氏的一个特点,但是不是唯一的特点。很多家长在考察蒙氏幼儿园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大孩子的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会不会欺负小孩子。
家长的问题我们都了解,确实作为没有从事过这方面教育的人来说,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不是说肯定没有矛盾,会有。孩子社交肯定会出现矛盾,即使不是在幼儿园,在户外。或者即使实在普通班也会有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但是,这种矛盾不是欺负。不是以大欺小。
蒙氏的孩子小的是被大哥哥大姐姐照顾长大的,因为相比较老师而言,刚刚入园的孩子更喜欢小哥哥小姐姐。有大孩子带着,入园的时候会比较省心。然后孩子开始适应环境适应老师。等到这个孩子到大组的时候,他每天耳濡目染的,他就会去帮助比他还小的孩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中组的孩子过了暑***,回来特别兴奋告诉我们,我是大组了,可以照顾弟弟妹妹了。然后出去玩的时候,她表现特别棒,玩滑梯的时候担心妹妹被晒到,还和她换了位置。她说:“我是大组姐姐,大组就应该这样做。”
我们这边普通幼儿园也是价格比较低,相对来说孩子多,有时候会照顾不到。蒙氏幼儿园相对来说孩子会少一些。但是老师能不能全部照顾?坦白说也很难说。即使三个老师看十个孩子也会有看不到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的是,不管有什么问题找老师。老师可以帮助你一起解决。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现在的私立幼儿园好像才有混龄班的。个人觉得,最大的弊端就是对年龄小的孩子不公平,因为年龄小孩子很多行为都跟不上年龄大的孩子。把他们放在一起,容易打击年龄小的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小朋友都喜欢表现和表扬的,长期以往会觉得自己什么都跟不上别的小朋友,让年龄小的孩子越来越胆小怕事,不敢表现,甚至自暴自弃。再加上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年龄小孩子的诉求,容易让年龄小孩子抵触上学和产生自卑感。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们家孩子三岁了,今年上半年开始上蒙氏教育混龄班的(3——6岁混龄)。到现在每天早上都哭着说,爸爸,我不想上幼儿园!不知道为什么?要说优点可能就是孩子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帮助。再就是对幼儿园有一定的好处吧。
你好,我儿子读的就是蒙氏混龄班,你的顾虑是会存在。我的考量是,我们作为家长没有办法给孩子安排的面面俱到。与其担心或是保护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在面对社交冲突时,你该如何保护自己。
另外如果你选择的是相对正统的蒙氏园,老师是具备调节和引导孩子间因为年龄差异出现问题的能力。最后蒙氏混龄教育的初衷是,模仿整个社会化的现状。试想我们的社会不就是有各个年龄层的人所组成。从小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能感受到被照顾的温暖,同时又看到哥哥姐姐照顾人的榜样。等他在班上长大,就具备照顾人的能力。这就是社会群体效应。
当然这样的爱的班级氛围是需要一个优秀的蒙氏老师去经营起来的,否则就会出现你所担心的问题。所以建议你给孩子选幼儿园时,好好观察老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幼儿教育理念的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幼儿教育理念的特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92117.com/post/3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