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不让儿童受约束的教育思想,不受约束的小孩怎么办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让儿童受约束的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不让儿童受约束的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小学生强制封闭住校是否合理?
  2.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3. 有人说“文化水平越低的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越强”,对此你怎么看?

小学生强制封闭住校是否合理?

法律没有明确授权学校可以军事化或半军事管理,但也没有明确禁止。现在实行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的依据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三)(四)(五)(六)(七)(八)拒绝任何组织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根据这个规定,学校可以进行自主管理,***取独特的管理方式,而在学校的义务规定中,也没有明确禁止对学生的“束缚式”的管理。目前的确出现了打着军事化管理的旗号来为学校或私人谋利的现象,可以向本地教育局反映情况,只能这样了。

不让儿童受约束的教育思想,不受约束的小孩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十九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不让儿童受约束的教育思想,不受约束的小孩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不让儿童受约束的教育思想,不受约束的小孩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六)依法接受监督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王充(27—约***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也非常著名。他反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说,提出“元气”说,认为“元气”是天地万物的基础,人也是由天地之气而形成的,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此外,王充还反对有神论,认为人的生命精神,均以“精气”为物质基础,

“死而精气灭”。土允曾作《可孔》和《刺孟》等篇,反对需家古是今非的观点,提出“汉高于周”的历史进步观点。王充的主要著作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今仅存《论衡》。他的思想对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其中的精华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论衡》当中。

王充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即文人、鸿儒为主要目标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形成强烈的学术民主思想。解放旧的思想观念,破除传统守旧的教育权威,在当时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文人:知识渊博,融会贯通。能理论联系实际,对政治上提出批评指正。为日后成为优秀的行政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鸿儒: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不受前人的思想所约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新的知识。其明显的特征是“精思若文,连结篇章”“兴论立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学术人才,是文化学者中的最高级别。

王充认为儒家学术有益于政治,诸子百家的学术同样要学以致用。善于学习的人,“其于道术,无所不绝”。知识越广博,思考得越深入,他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从政的能力也就越强。读书是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现实的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实践出真知。

学知与闻见:圣人的“独见之明,独听之聪”,都是在实践经验中所得。圣人的预见能力并不是“不学自知,不问自晓”,而是在实践中的积累比常人更为丰富,有着更为准确的经验和知识。

思考与求是:王充强调“以心原物”,是通过经验和知识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一因素。通过闻见与学问,推知事物的依据,再进行充分的理性思考,作出正确的决定。

问难与距师:要求得真才实学,必须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理。“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不崇拜古代圣贤的思想权威,对于孔孟的言行如有自相矛盾,也敢于提出质疑和否定。

王充提倡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激发学习的思维,通过激烈的辩论,以启发双方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对原有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从而推陈出新。

王充强调环境与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反对“生而知之”,强调“学而知之”。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重视活学活用的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信师是古”,提倡“问难探索”的学风。对后来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论衡》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无神论著作,以不畏***的大无畏精神,追求真理,明白是非。因直指官方神学化的儒学,公开抨击“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灵怪异”,而被列为***,不得留传,直到东汉灭亡,才重见天日。此时的王充已过百余年

王充的教育思想以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尤其是他“不避上圣”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学术民主精神。他敢于破除传统,批判权威,给人以耳目新之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一)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问”  

王充认为:“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问难”。这是一种盲目迷信的恶习,为了“证定是非”,他主张“问难”。他说:“苟有不晓解之问,迢(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道于理?”他大胆写了《问孔》、《刺孟》等文章,并具体指出孔丘之徒不能“极问”和孟何某些思想的模糊与混乱。所有这些,不仅对于打破盲目崇拜孔孟的迷信思想,揭露当时儒家神学的虚妄有重大作用,而且他从正面提出“极问”“问难”,反对“信师是古”等积极主张,是对师生关系、古今关系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反对“记诵章句”,主张“贵通”   

王充对当时教育上但拘一经,或只记诵章句、训校文义的风气,作了深刻批判。他认为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_a***_],鹦鹉能言之类也”。他还批评当时的文吏教育“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巧法,河私为己,勉赴权利”,认为这种急功为己的道路是错误的。同时王充也指出儒生“不览古今”的通病,认为“不览古今,论事不实”,他极力主张要“博览”,认为“人不博览”,就不能“闻古今”、“见事类”、“知然否”,这就犹如目盲、耳聋、鼻塞一样,不成为人了。他还主张人的知识应该“无所不包”,纵要了解“古今行事”,横要通晓“百家之言”。同时对于所学知识,要能应用,正面提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贵通”,“贵及能用之也”。王充的这种主张,在“师法”、“家法”之严的东汉时代,无疑具有很大的积极、进步意义的。  

王充根据当时社会的情况把知识分子分为了五类分别是文吏、儒生 、通人、文人和鸿儒,这也是他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文吏在王充的五类培养目标中是最低的,这类人之接受过一些简单的识字教育,但是成人以后一般并不是依靠自己的本领而是靠自己的门第家里的势力、攀权富贵最终走到仕途的这条路上;二是儒生:这类人对儒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不能博古通今很多时候并不能令人满意;第三类是通人,这类人知识量比较丰富,博古通今,但是不能够很好的把自己所教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第四类是文人:这类知识分子在知识量丰富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对当时的实际政治发表自己的评论和看法;第五类是鸿儒:这类知识分子是王充培养目标中的最高层次,这类人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博古通今,除此之外他们有着非常好的创新能力,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受前人的影响会摆脱前人的束缚充分根据当前的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充的一生过的非常的清贫,不愿意趋炎附势63岁辞官回家,教授终生。

试题回顾:

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 )

A.雅儒 B.文吏 C.大儒 D.鸿儒

答案】D。解析:王充认为教育目的主要培养五类人分别是文吏、儒生 、通人、文人和鸿儒。其中最高的目标是鸿儒。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汉代的教育家的思想

【难度等级】★★

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年),字仲任,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唯物论者,思想家。

王充的的哲学思想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天地自然无为。

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

2、天不能故生人。

王充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物,"人,物也;物,亦物也",这样就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

3、神灭无鬼。

王充认为人有生即有死。人所以能生,由于他有精气血脉,而"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认为人死犹如火灭,火灭为何还能有光?他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鬼的存在

4、今胜于古

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认为今人和古人相"齐",今人与古人气禀相同,古今不异,没有根据说古人总是胜于今人,没有理由颂古非今。他认为汉比过去进步,汉在"百代之上",因为汉在"百代"之后。这种见解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有人说“文化水平越低的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越强”,对此你怎么看?

不同意这个观点。原因如下:

一、什么是控制欲?控制欲强的症状或症结在哪儿?

控制欲,是一个心理术语。是指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不允许意外或者是有其他差错,对于人来说指对她/他绝对的占有,思想上和行为上都不允许有所违背。

其实这种人往往很自卑,心理很脆弱,时常会感觉缺乏安全感,体现在行为上,越是怕失去就越是想得到。而且不管大事小事,都基本上亲力亲为,想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己做了,才会安心。还有容易两极分化,一旦处于权力中心,就会唯我独尊,霸道总裁,而一旦处于劣势,便会能躲就躲,默默无闻。

二、文化的高低,不是控制欲强的前提。

有人说“文化越低的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就越强。”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是很认同。反倒是我觉得,很多知识分子家庭的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倒是很强。他们控制着子女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条条框框立了很多。其实,喜欢对子女控制的父母,应该是和家庭生活的氛围以及父母的性格秉性有关,也与父母的工作环境和接触的人有关。

曾经我有一个同学,父母都是文化很低的人,但也是性格非常好的人。她的父母对待孩子们的态度就是放养。他们从来不给孩子们立什么规矩,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不抱怨,也不会因为什么事情责骂孩子。在他们眼里,成长是没有规律的,也是没有错误的。真的是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上学,就去上学,不想读书了,就回家去干活。

当然了,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优点是,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缺点是,在该学习的年龄没有学习,将来想成为有作为的人不是不可能,但不是太容易。

反倒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从小受父母的严加管教,父母说去西,自己不敢往东走。

我的同事的女儿,在父母的管教下,学习很好。高中在省重点中学读书,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年级前十五名。但在高三学习最紧张的时候,这个孩子竟然要去学画画,说要考美院。可想而知了,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大学毕业了,同事又强迫她的女儿考研研究生毕业时,这个女孩子自己打算考博了,因为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摆在眼前,所以就直接工作了。

所以,并不是说,文化越低的父母控制欲就越强。其实,有文化的父母,一样有控制欲。


控制欲强与不强,这个问题和文化知识高低,不是一回事的!有的父母对子女教育大计划,那一整套的理论,对儿女们有时候已经不管用了!你越想让他们听你话,照你的意思办事,他们就是不听!常言说的好,儿大不由爷吗!再有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让儿童受约束的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让儿童受约束的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