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善知教育思想,善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善知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善知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是什么意思?
  2.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出自哪里?有什么意义?
  3.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啥意思?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是什么意思?

翻译:对贤能的人要亲近而尊敬他,敬畏而喜爱他。喜欢他并且知道他的短处,憎恨他并且知道他的善处。所以作者著述不应崇尚文辞的华丽,贵在保存承传道统;不追求聪明巧饰,而担心它会有伤义理。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出自《礼记 中庸》。

善知教育思想,善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喜欢他并且知道他的短处,憎恨他并且知道他的善处。

爱一个人和恨一个人都不失去原则和公允,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别人的优缺点,从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出自哪里?有什么意义

【名句·出处】

善知教育思想,善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出自: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原文·语境】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贞观元年,迁中书令。三年,拜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既总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善知教育思想,善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贞观政要·任贤》节选

【释义·点评】

意思是:听到别人有长处,就像是自己有一样。表明不妒忌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句意: 听说别人有长处, 象自己有长处一样。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贞观政要》一书的价值,除了在于它所反映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研究唐初历史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以外,不论是唐太宗兼德则明、从善如流的态度,还是以魏征为首的直言谏诤精神,都足以作为今日朝野关系的模板、建设国家的圭臬。

【夫子见人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

  见到人家的德行,见到人家的善行,就像自己做的一样高兴,随喜他的善,叫见人之德如己之德。没有丝毫的嫉妒心,都是肯定、效法、学习人家的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这里是提醒我们,人的心中一定要去掉嫉妒心,嫉妒心是很大的烦恼。一嫉妒人,在这些贤德之人身上就学不到东西,而且嫉妒心继续发展还会嫉贤妒能,排斥、对立这些贤德之人,甚至还陷害,这造的罪孽就很大。

我们曾经讲到一段话,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进贤受上赏”,为团体、国家推荐好的人才,受上天最丰厚的赏赐。就像鲍叔牙的后代十几世都是名大夫,因为鲍叔牙心胸宽大,不嫉妒管仲之能,为国举才,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蔽贤蒙显戮”,嫉妒贤才,障碍贤才为团体、国家服务的机会,很快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我们曾经举过李斯,他是宰相,可是他嫉妒他的师弟韩非子,最后没多久的岁月,全家都被杀戮,蒙显戮,儿子跟著他一起被腰斩。所以嫉妒心一定要去掉,障碍自己的道业,还会造很大的罪孽。《弟子规》里面,“见人善,即思齐”,都是去掉我们的嫉妒心;“人所能,勿轻訾”。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啥意思?

1、无善无恶心之体。
(体:本也;根本、本来。心之体:心的根本,心的本来。)
句释: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
2、有善有恶意之动。
(意:内心的思想、内心的想法。意之动:思想在活动,想法在活动)
句释: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
3、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良好的知道。)
句释: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好的知道。(你说知善知恶有什么用,就是使你明白那些应该做那些不应该做,使你生活过得顺。)

4、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句释: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

5、这四句话在很多人看来已经高妙到有点蹈虚,但是当时王畿认为还不够究竟,而提倡四无,也就是无论心,意,知,物,皆是无善无恶。

这就流于彻底的禅宗,虚悬一个本体而全无做功夫的抓手。

王子也说过,对于上根利智的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走到天泉证道以后,王学分裂,激进空疏的部分反而更加风行天下。大家都愿意认为自己是上根之人,结果自然呵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善知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善知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