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朱熹教育思想探讨,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朱熹教育思想探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朱熹教育思想探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何理解朱熹的教育思想?
  2. 简述朱熹儿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自考365?
  3. 朱熹的重视蒙养教育这个观点合理不,为什么?

如何理解朱熹的教育思想?

两宋时期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算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是二程唯心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认识论方面,朱熹论述了知行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的知行观也是唯心主义的,总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在学习时,常对其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比较反感。总之,还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简述朱熹儿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自考365?

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

朱熹教育思想探讨,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是他的按年龄分段教育的思想,8岁以下是小学段,8-15岁是大学段,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行其事,大学学习内在道理,明其理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公养公育制度,教育在生产生活中进行,学习生活规范和生活经验

朱熹的重视蒙养教育这个观点合理不,为什么

一、 关于教育的作用目的

朱熹教育思想探讨,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他说:“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

与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相联,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在朱熹看来,要克服“气质之偏”,革尽“物欲之蔽”,以恢复具有的善性,就必须“尽人伦”.所以,他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也明确把上述五伦列为“教之目”,置于首位,指出“学者学此而已”.

从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的思、想出发,朱熹严厉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

朱熹教育思想探讨,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认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然而,当时的学校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士人“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利禄而已”,完全违背了“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的本意.他尖锐地指出:这样的学校,其名“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教,***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其效至于风俗日敝,人材日衰”.因此,他要求改革科举,整顿学校.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道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去义”,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他对当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批评也是切中时弊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朱熹教育思想探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朱熹教育思想探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